我们这个号一直在讲北京地铁的规划建设方面,但地铁建成后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方便市民乘车。
从今天起,计划根据大家反馈情况,不定期更新系列,让大家搞明白北京地铁各条线路的列车是怎样开行的。
昌平线运行图分工作日和双休日两种,先说比较简单的双休日。
双休日昌平线全线按一个大交路运行,列车间隔十分均匀,高峰期和平峰期间隔差距很小。
高峰时段(进城7-10、17-20时,出城7-11、18-21时):间隔7.5分钟
平峰时段(除高峰外):间隔8.5分钟
这样安排说明郊区线路周末客流分布较为均匀,没有典型的早出晚归特征,总体客流量明显小于平日。
而工作日就比较有意思了,小交路、大站快车等纷纷到来。
首先同样来看列车最小间隔,以朱辛庄站为例。
高峰时段(7:00-9:30、18:00-20:30):间隔2.5分钟
平峰时段(早晚及午间):间隔10分钟
当然这并不是说你在昌平线每一站的早晚高峰都可以每2.5分钟坐上一辆车。因为郊区线的客流特征几乎是“只进不出”,除了朱辛庄站能分流一部分以外,昌平线早上越往南断面客流就越大。
昌平线沿线分布着朱辛庄、沙河、昌平新区和老城区4大居住区,如何结合客流特征与配线设置,合理开行小交路呢?
根据配线显示,整条线路在沙河高教园和昌平东关站可以折返。鉴于昌平东关已经接近线路终点,如果开行单一的小交路沙河高教园更为合理。
不过北京地铁的“超强运行图”则是两站都用上了,对客流更精准把握。
大、中、小交路发车比为1:1:1,也就是说早晚高峰时段西二旗-昌平西山口8对/h,西二旗-昌平东关8对/h,西二旗-沙河高教园8对/h。
对于乘客乘车来说,看下面的更直观。
生命科学园-沙河高教园各站:间隔2.5分钟
南邵-昌平东关各站:间隔3.75分钟
昌平-昌平西山口各站:间隔7.5分钟
这样在照顾南段大客流的前提下,也保证了昌平东关的较小间隔,避免沦为“沙河线”。全程车只有昌平一个大客流站点,用较大间隔提供基本需求。
为加快高峰期列车周转,还有一个更为“高级”的措施——大站快车。
早高峰出城方向,部分列车在巩华城、北邵洼通过不停车,我们来探讨如下3个问题:
1、无法越行如何实现大站快车?
2、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方向?
3、为什么这两站通过不通车?
首先昌平线没有越行线,是不能实现超车的。列车在某一站通过不停车的作用是缩短与前车间隔1-2分钟,为了弥补小交路折返造成的间隔不均匀现象。
昌平线如果按照30对/h极限能力运行,那么必须间隔均匀。若间隔较大则可以有灵活调整的空间,这也是“大编组低密度”相对于“小编组高密度”的优势之一。
其次越行方向选在早高峰出城就很好理解了,通过不停车必将造成一部分乘客的乘车不便,早高峰出城方向客流小,影响的人群也就少。
而越行站也要尽量选在乘降人数少的车站:巩华城站位于待开发区,南北两侧的客流被河道阻隔无法乘车,客流完全来自于未拆迁完的沙河老镇零散居民和森林公园,是全线客流最小的。
北邵洼站同样好不到哪儿去,这里规划的昌平新区核心区已经半烂尾,周边是尚未完成的路网和农村。即使下图中东南角有一些居住小区,也是去南邵站更近。
如此两座车站,即使完全不停靠影响都很小。更不要提极端情况是早高峰从巩华城上车坐到北邵洼,也可以每三列车中有一列能够满足(即间隔7.5分钟)。而这样的需求,很可能一个也没有。
最后给大家一个乘车建议:千万不要在交通方面不动脑筋,昌平线各站我都建议大家“掐点进站”。
沙河高教园站乘坐下图黄色时刻是有座位的,从7:02到9:54,总有一班适合你。
沙河-生命科学园各站乘客,如果为了车厢内的舒适度,也十分推荐乘坐沙河高教园始发的小交路。
昌平东关站乘坐下图浅粉色时刻是有座位的,从7:23-9:15,可能有些出门早的人无法享受。
南邵、北邵洼2站乘客,如果为了车厢内的舒适度,也十分推荐乘坐昌平东关始发的小交路。
而昌平-昌平西山口3站掐点是因为间隔太长了(8点以前间隔还可以,8点以后由于小交路的出现列车数量减少),对于时间就是生命的早高峰而言,等7-8分钟太不明智。
以客流最大的昌平站为例:
昌平线各站列车时刻表均可在北京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