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激烈碰撞
评审专家们围绕参赛作品进行封闭评鉴,除了要决定天鹅奖归属的最关键权重外,认真的专家们各种观点碰撞,带来了更为可贵的收获。
中国论文
手机产品设计组是评审会的重中之重,该组专家将决定本届大赛两个最高奖中的中国手机设计天鹅奖的归属,因此本小组讨论也最为激烈。专家组从原创性、外观、性能、应用的创新、关键技术参数达标与领先能力、对未来趋势前瞻能力等多个维度,对参赛作品一一评审,期间最大的共鸣就是:国内手机制造的工艺已经大范围提升,达到领先水平。大量厂商开始从软件、服务、内容等方面寻求创新突破。
蓝标创联科技有限公司CEO龚斌认为,当国内手机市场已经进入洗牌的中后期,硬件的制造工艺和水平已经全面进入领先水平,产业整合的步伐不断加快。同时,市场上,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购买能力的成熟度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那么对于手机产品来说,产品本身设计能力、品质的提升,对于提升品牌影响力,建立良好口碑的意义不言而喻。
“信息量太大,我得慢慢消化。”纽约新学院设计专家、香港岭南大学访问研究员刘治中笑言,“国内手机产品能够如此大规模的达到这样高的设计水平,亮点纷呈,真的让我欣喜,国内手机设计必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解决方案组专家们表现出来的“认真、专业、公平”在评审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目前,智能手机的想象空间几乎拓展到极限,成熟的产品已经将手机定型,这与欣欣向荣的智能硬件完全相反。”在接受《通信产业报》()采访时,中国通信学会学术部主任时光表示,手环和手表类产品已经为智能硬件产品走向成熟提供了经验,背后更不能缺少解决方案商的支持。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解决方案厂商在稳固传统优势项目的同时,向智能硬件市场抛来橄榄枝。
而在智能硬件创新组,专家评委对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关注较多,认为智能硬件产业,尤其是可穿戴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成为继智能手机后的下一个蓝海市场。但是国内产业亦面临挑战,中国可穿戴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陈雪涛指出,可穿戴设备的产业链是一个跨行业的产业链,其中关键的一个环节是传感技术。目前,“高精度密度传感器技术还掌握在法国和日本等国家的手中,我们一定要在传感器技术上取得突破,推动我国可穿戴产业的繁荣发展。”陈雪涛表示。
在听取了组委会对产品逐一介绍后,手机应用开发组各位专家进行了探讨并评分,并对提交的APP作品提出了自己的推荐意见。综合来看,互联金融产品、教育、安全、视频以及与汽车相关的产品未来具有发展空间,但最核心的是抓住用户痛点。与会专家还重点探讨了智能应用与安全性的问题,手机应用离不开络,而络安全性的解决都是后置的,出了问题才来解决,而厂家重点要做的是提前预防。
APP经过了近几年的发展,形成一定的市场格局。目前对于新进入者存在一定的门槛,创新工场创新数字娱乐联投基金孙志超表示,相比新进入者,市场上现有的做得比较好的APP公司基于原有的用户群推广新的产品也有一定的优势,像BAT公司会有一定优势,但市场上不会出现像微信这样的超级APP。
大奖即将揭晓
2015中国手机创新周暨第三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创客创新大赛,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下,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指导单位,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广东省经信委、惠州市人民*府联合主办的手机行业“树标杆、促创新”的一个行业盛典。活动以“手机中国梦、智联创未来”为主题,旨在挖掘中国手机原创设计与应用开发,激发产业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中国手机“智造”能力和创新活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
第三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创客创新大赛是2015中国手机创新周的重头戏,体现活动的专业水准、产业链参与和创新水平。本届大赛从2015年6月启动以来,按照“鼓励参与、免费报名、公平公正、权威评选”的原则,鼓励和号召全产业链、开发者、创客广泛参与,从赛事发布开始,到方案征集、企业走访、城市路演、作品展示、络投票、专家评审等,历时五个月。
据介绍,本届大赛吸引了全产业链、开发者的广泛参与,征集了手机产品设计、手机解决方案、智能硬件创新和手机APP开发等四大类共500多件作品,其中手机产品设计158件、手机解决方案61件、智能硬件创新68件、手机APP开发231件。经过组委会初审,确定参加评审会作品278件,其中手机产品设计78件、手机解决方案41件、智能硬件创新43件、手机应用开发116件。
从前期作品征集情况来看,创新创意是本次参赛作品的突出特点。本届参赛作品质量明显提高,参赛者均认真组织了填报,一大批开发者、创客积极参与,参赛作品涵盖了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最优秀的手机产品、解决方案,涌现了一批极具创意的智能硬件创新,汇集了一大批“鲜活的”APP应用。
按照本届大赛的评审规则,在专家打分之后,评审组委会将统计汇总,结合大众评审意见,最终确定2015年中国手机设计“天鹅”奖和中国APP创新天鹅奖,以及年度手机产品设计奖、手机解决方案奖、智能硬件创新奖和手机APP开发奖四类单项奖归属,结果将在11月1日举办的2015中国手机创新周之中国手机创新大会上正式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