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非遗
见证一方水土源远流长坚守记忆深处的“食”光溧阳的美食不仅好吃还个个“有文化”这些舌尖上的非遗
你都吃过吗?
糊鲜螺蛳制作技艺
溧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糊鲜螺蛳是溧阳当地一道传承千百年的名小吃,堪称地方饮食文化代表作品,原料包括面粉、螺蛳肉、腌菜卤、碎韭菜等。它的风味独特、鲜美,老少皆宜,营养丰富。年,被评为“中华名小吃”;年,被列入溧阳市级非遗保护名录。这道菜的来历也颇为传奇。在溧阳竹箦镇,有一个梅龙镇,镇上有饭馆叫“凤仙居”,老板娘叫凤仙,模样十分标致。一天,一个官人模样的人在前呼后拥下,来到“凤仙居”吃饭。这官人一见凤仙就动手动脚地调戏,凤仙不动声色地问:“官人是来吃饭的,还是来吃人的?”她下厨时越想越气,在做小吃“糊煎”时,顺手舀了一勺腌盐菜的臭咸水放到糊里,想治治这个浪荡公子,谁知道这“臭糊”端上桌去,那男子盛了一口放到嘴里,连说“好吃!闻闻臭,吃吃香!”一盘糊煎,顷刻落肚。不久,朝廷突然传下圣旨,要传凤仙进宫当御厨!原来,那天的“浪荡官人”不是别人,正是风流皇帝唐明皇。他微服路过梅龙镇,耳闻凤仙美名,意外尝到美食,特地下诏宣召。这凤仙深知伴君如伴虎,便悄悄远走他乡。美人走了,美食却留了下来。溧阳风鹅制作技艺
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溧阳竹箦,农人们每年在收获季节后会有一段时间田地因无庄稼可种,而长满杂草,当地百姓便利用这一空档,饲养草鹅。几百年来竹箦一直有饲养草鹅的传统习俗,继而形成了风鹅腌制技艺。竹箦风鹅以当地农家土鹅为原料,具有“色、香、味、形”的四大特色。年,被列入常州市级非遗保护名录。相传风鹅是春秋末期吴国大夫伍子胥落难隐居于溧阳天目湖五元山中所密制,中华美食鼻祖——商朝宰相伊尹对鹅的做法进行了改进流传至今。天目湖上游天目山余脉大溪水库一带(社渚塔山、金山)胜产草鹅,这里每家每户成群放养,时而湖中嬉戏时而岸边吃草,因而肥肉较少各种蛋白质矿物质营养成分较多,体形也不大,不能做肥鹅肥肝却是做风鹅的上等原料。每到腊月这里家家户户成批风干裹以香稻草盐制保持肉质白嫩、爽滑、清香扑鼻。成品溧阳风鹅色泽微红,肉质韧厚爽口,味道馨香诱人。溧阳风鹅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而且营养丰富,是外出旅游休闲之佳肴,也是馈赠亲友之佳品。
溧阳扎肝制作技艺
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扎肝是溧阳传统美食,也是溧阳三宝之一,以社渚、平桥一带最为正宗。“扎肝”之吉利义在于“着官”,因为在溧阳话中,“肝”与“官”同音,“扎”与“着”谐音。“着”取其“高中”义,非常吉祥。溧阳扎肝的主要材料是猪肝与猪小肠,根据不同的口味可以再扎上五花肉、油豆腐和笋干等。这道菜相传起源于溧阳竹箦。宋朝,著名诗人陆游的孙子陆立基定居竹箦。明弘治三年(年),他赴京赶考功名。临行前夕,陆征的母亲就做了这道扎肝给陆征吃。翌日进京,陆征金榜题名,高中进士。之后此事成为佳话,在乡间流传开来,以后凡是有考功名者,扎肝成了必吃的一道菜。年,溧阳扎肝制作技艺被列入常州市级非遗保护名录。砂锅鱼头制作技艺
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目湖砂锅鱼头,是常州的一块金字招牌,不仅位列“十大常州美味”之首,更是无数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的首选美食。鲜而不腥、肥而不腻、汤色乳白、原汁原味,是天目湖砂锅鱼头的特点。天目湖砂锅鱼头的创始人名叫朱顺才。天目湖旧称“沙河水库”,水库盛产灰鲢(学名鳙鱼),水库职工爱把灰鲢烧成下酒菜吃,当时的食堂炊事员朱顺才在此基础上,通过选料、煨制等一系列工艺调整,制成闻名中外的美味“砂锅鱼头”。年,砂锅鱼头制作技艺被列入常州市级非遗保护名录。溧阳白芹制作技艺
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溧阳白芹早在年前南宋时期就在唐家村、钱家村一带广泛种植。在民间,白芹俗称“白小娘”,传说宋代当地有个美丽的姑娘,婷婷玉立,婀娜多姿,却被贪色的老财主看中,想要强娶,姑娘无奈投河自尽,以死明志。来年秋天,河塘里长出了许多白嫩的白芹来。溧阳人为纪念这个贞烈的姑娘,便将这白笃笃、水灵灵的白芹称之为“白小娘”。溧阳白芹外观洁白如玉,其白嫩的茎和叶既可荤炒,又可素拌和做馅,口感香甜脆嫩,外观晶莹素雅,是冬春之际餐桌上脍炙人口的时鲜菜,由于入口清香,回味甘甜,被誉为江南美食佳肴中的一绝。白芹是时令菜,一年只能种一季,又无法长期保存,只有每年10月下旬到来年4月能吃到。在属于它的季节,每一口都很珍贵。大自然赋予溧阳白芹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加上出众的栽培工艺,使其成为江南美食佳肴中一绝。年,溧阳白芹制作技艺被列入常州市级非遗保护名录。古县乌米饭制作技艺
溧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溧阳民间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有吃乌饭的传统习俗。每当仲春时节,溧阳农家都会采摘乌饭草,用山泉水洗干净,然后用石臼捣烂,加温水细细搓揉,将叶渣滤去,放入雪白的糯米,从夜晚浸渍到天亮,雪白的糯米变成乌黑油亮的糯米,然后入锅蒸煮成为乌米饭,俗称乌饭。乌饭香甜软糯,清香久远,回味无穷。既有食补功效,又有文化意义。农历四月初八,是溧阳人的“乌饭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煮乌米饭,晚饭时分,大街小巷飘逸浓郁的清香,家家户户桌上摆放了一碗碗乌黑晶莹透亮的糯米饭,全家人围坐桌子品尝乌饭,喜气洋洋。乌饭,起源于目连救母的民间故事。孝子目连的母亲蒙冤被阎罗王打下地狱。为救母亲,目连天天送饭给在地狱里受难的母亲,可送去的饭都被地狱里的恶*夺走吃了。为救母亲,目连尝遍人间百草,终于在溧阳寻到一种汁液乌黑的树叶,然后捣汁染米,煮成乌饭送进地狱,恶*见了不敢吃这乌黑的饭。目连的母吃了孝子送来的乌饭,直到冤屈昭雪出狱。年,“古县乌米饭制作”被列入溧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羊糕制作技艺
溧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溧阳人吃羊糕,一般作为冷盘,将羊糕切成薄片,用一个小碟盛上买羊糕时附赠的熟食店特制芝麻蘸酱。蘸酱的好吃与否也直接影响到食客对羊糕的印象分,因为羊糕片本身口味清淡,需要用芝麻酱来“无味使之入,有味使之出”。蘸上芝麻酱吃一片上*羊糕,顿觉唇齿留香,香而不膻,回味无穷。上*羊糕肉质鲜嫩,味美可口、肥而不腻,深受人们的喜爱,多次被评为“最佳旅游产品”、“溧阳经典名菜”;年,被列入溧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美食,不仅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些“不简单”的美味赶紧去尝一尝吧!来源:掌上溧阳、网络综合整理
??编辑/阿君
??运维/中国常州网
??TEL/
??出品/常州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
??TEL/-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