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县志中《阳谷八景》咏解
配图
谷山春晓:新城孟店本平川,谷山原指谷城山。冬去春来草木新,鸟鸣旭日花丛间。说解:孟店,是建县后,县城经过三迁后选定的新址。隋开皇十六年(公元年),从东平郡须昌县析置阳谷县,转属济北郡。县城定在阳谷亭(汉时叫阳谷城)。阳谷县名也因治所阳谷亭(今平阴王古店)而得名。旧县城北有谷城山。后西迁治所于叠路头(俗称水殁城)。北宋开宝六年(公元年),*水淹没阳谷城。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年),阳谷治所南移至上巡镇(今张秋城坡村)。北宋景德三年(公元年),县治所再次西迁至孟店,即今阳谷县城。谷城山:又名谷山。在古阳谷亭北5华里处,属泰山山脉西麓。该片山区,丛林茂密,鸟语花香,景色怡人,春景尤胜。登上山来,眼前东平湖水烟波浩渺,蔚为壮观。故列为阳谷八大景观之首。该山现已归平阴县所属。盟台遗响:齐侯小白新用*,内忧外患国不宁。管仲献策御强敌,齐宋江*始会盟。说解:周庄王十二年(公元前年),齐桓公小白即位,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管仲所推行的新*改革,很快就收到了“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的功效。在御敌方面,随着齐国国力的强盛,连续灭掉了谭(山东历城)、遂(山东宁阳)等小国,大大扩充了国土。这时山戎和狄族势力正向南发展。齐桓公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下,联合燕国打败了山戎。又联合宋、曹、江、*等国共同扼制了狄人的南侵。“会盟台”就是齐、宋、江、*四国誓血为盟而修筑的高台。会盟台位置在谷城山之南,东平湖之北,阳谷亭南的古驿道旁。齐、宋、江、*四国会盟,是齐桓公开创霸业中重要的外交措施和手段。时光荏苒,岁月悠悠,一幌就是多年前的事了。后人登临此台,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会盟台”是上古遗留给我县的一大历史遗迹。被列为我县八大景观之二。此遗迹今已归属平阴县。沙河雁渚:沙河水阔蒲草涧,大雁嬉戏水草边。水皱草低风乍起,千雁万雁飞云天。说解:沙河,今称赵王河。在今县城东十六里处。河道南北走向,穿境而过,古代曾是*河故道。据史料记载,*河五次改道均流经县境。汉唐至北宋明道年间,*河流经本县西部,即沙河。因沙河位居我县西部,又在当时县城叠路头西部。北宋景佑元年(公元年),河决澶州横垅,越金堤而南。北宋熙宁十年(公元年),河决澶州,改道南流,境内河道遂废。南宋绍兴五年(公元年),*河在梁山泊南北分流,其北流经县南境清水河。元至元二十六年(公元年),新开会通河(小运河),*河北流水量减少。明弘治八年(公元年),筑塞*陵岗,*河北流断绝,悉入徐淮,不复流经本境。当今沙河,源于寿张镇赵生白村,北流至郭屯孟屯村入聊城界。流经我县长度七十五华里余。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沙河雁渚,列阳谷八大景观之三。阿井胶泉:奇乎不奇,不奇亦奇。丹耶非丹,非丹胜丹。楹联释义:上联说,阿井奇怪吗?其实它的样子一点也不奇怪,它和其他的水井状貌没有什么差别。古阿井真的不奇怪吗?它还真的挺奇怪,因为古阿井的水和其它井的水有着炯然的差异。离开古阿井的水,便熬不出真胶来。下联说,阿胶是道士练就的仙丹吗?那当然不是。但阿胶治病救人的神奇功效,要比道士的仙丹强百倍千倍。说解:“古阿井”又名阿胶井。址在阳谷县阿城镇西北三公里“东阿故城遗址”中央。距县城约25公里。井深数丈,青砖砌就。井口覆以青石板,呈长方形。旧有接官厅、龙神祠等建筑。今仅存一石亭,清光绪五年(公元年)建,六角对称,结构精巧,雕琢精细,至今坚固如初。亭正面额题“济世寿人”四字,楹联为“圣代即今多而露,仙乡留此好源泉”。亭下有一石碑,以屃赑承之。碑高五尺,宽二尺余,上镌“古阿井”三字。篆刻婉转通达,古朴自然。有关阿井的记载。当追溯到汉代《神农本草经》,其后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详细记载。井水深绿而重,清冽甘美,富含钙、镁、钾、钠等十多种对于人体有益的矿物质。用以煮胶,易除杂质,并能增强疗效。阿胶素有“贡胶”、“真胶”之美誉。故“阿井胶泉”被列为我县八景之一。七级古渡:运河初开船如织,护堤砌石高七级。乾康南巡经此过,显祖感怀赋新诗。说解:元至元二十六年(公元年),元*府采纳了寿张县令韩正辉的建议,开通从东平安民山到临清卫河之间的运河,名曰“会通河”。此段运河的开通,大大缩短了京杭大运河的距离,方便了客货运输。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阳谷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出现了“运河三镇”张秋、阿城和七级。七级古代称之为“毛镇”。大运河开通后,因其堤岸筑就七级青石台阶。久而久之,人们逐渐淡忘了“毛镇”这个原名,以“七级”之名取而代之。据文献记载,七级码头之船“冠盖云从、帆樯鳞集”,相当繁忙。镇内有六门、四关、六纵八横14条街,势如棋格,街市铺面相连,生意颇盛。清康熙、乾隆频频南巡,料想也曾多次经过七级古渡。号称东方莎士比亚的明代大文学家大戏剧家汤显祖对七级古渡更是情有独钟。在往返京都,路过七级时,总下榻“田宗馆舍”,对七级古渡的繁华,环境的优美及淳朴的民风予以赞美,留下四篇不朽之作。汤显祖曾在《阳谷主人饮》中深情的写到:“想念家田下,风义亦如斯。萧旷乐斯土,奈何当见离。……旅意终南飞,徘徊住宿地。人生苟有情,别梦当游兹。”孟母祈蚕:孟母三迁为教子,子惰母愠断杼机。孟子修得圣人位,万民感斯建此祠。说解:我县旧有“孟母祈蚕祠”,用以感念和缅怀这位圣母,位置在安乐镇西南方位。明嘉靖年间修志时,由于孟母祈蚕祠荒废已久,已经无法说清原委。由于古文献的欠缺,我辈亦不敢妄言。“三字经”云:“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是对孟母精心教子的生动写照。我对“孟母祈蚕”的理解是,所有的妇女都有一个良好的愿望,就是期盼年年桑盛、蚕丰、丝多、多织绢,过上一个好年景。所有的母亲“望子*”的心愿,与妇女“祈蚕”过好年景的心情是一样的。对儿子的祝愿又优于对“祈蚕”的祝愿。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孟母祈蚕祠”的存留如何,都说明临近圣人之邦的阳谷人民,受孔孟儒家思想的影响是何等浑厚。这笔宝贵的精神遗产,渊源流传,弥足珍贵。故县志中把“孟母祈蚕”亦列为阳谷八景之一。古塔夕照:国学三支儒道释,如来佛祖大睿智。心灯明镜心香起,干枯心灵变润滋。说解:佛,即佛陀的简称。佛家泛指一切觉者和智者。而佛家最高的大智大觉者释迦牟尼,他的名字包含了佛家的全部意义和境界。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有西汉使者景宪将佛经从大月氏国带回。时值中国思想史上儒道之争最激烈的关口,因此当时佛教并未得到广泛的传播。至魏晋,玄学兴,并与佛学悄然结合,至此,中国化了的佛学在中土得以广泛流传。隋唐时,佛学在中国达到了极盛。此时,在中国南方,在扬州的慧日、法云寺,庐山的东林寺、峰顶寺,荆州的玉泉寺,十住寺也聚集了众多的高僧大德,寺中香火缭绕,经年不绝。到了宋朝,名理学兴起,佛学开始走向衰微。清末,佛教又呈复兴之势。释迦牟尼佛告诫众生,人的生老病死,一切皆苦,苦的根源在于各种欲望,有欲望而造业,就不能免于轮回。只有消灭一切欲望,才能达到“涅槃”境界。经过长期修道,人生才能达到寂灭一起烦恼和圆满一切清净功德的境界。修行是达到涅槃的唯一途径。我县古塔寺院,宋时已荒废,史料记载缺佚。我辈不敢妄断。但佛教对我县人民的影响和人心的铸造。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月堤环向:筑堤本意为苍生,庇护田舍得安宁。堤到村前绕向过,以民为本万代称。说解:月堤为金线河护堤。金线河是我县西部主要排水河道。有新、老金线河之分。老金线河旧名陂河,亦称小河,源于莘县仲子庙,东北至范庄附近入境,再北斜向西由月堤附近复入莘县境。境内长度20.73公里。据古志记载:“月堤,即鲁堤。自城西鲁潭口而北与莘县地犬牙交错,至玉皇庙。庙在堤上,恰界莘谷。”又云:“然考古者名其为鲁堤,鲁堤以西为卫地,鲁堤以东即齐地,堤因鲁之疆界矣。”然堤修于何年,谁人督导而修,修堤过程如何,古文献均无记载。至于月堤环向为什么列为阳谷八景之一。月堤环向到底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那都属于见仁见智的事情了。觉得好看,请点这里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