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探访沙河回民墓园
一提起北京的回民,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城里的「牛街」。但是在京北地区,特别是昌平,也有许多回民或因*屯、经商、移民、赴任阿訇等原因,从周边各地来到昌平居住,特别在昌平何营还有一座「巴巴坟」,埋葬着为民除害的阿拉伯传教者伯哈智。在昌平的沙河地区,由于地处交通要道,历史上更是吸引各地回民前来定居,以沙河清真寺为中心,有定福皇庄、南一村等回民聚居的村庄。
其实,在探访沙河镇之前,笔者已经探访了南京、杭州、西昌等地的回民墓地,准备下笔记录所见所闻。但由于沙河回民聚居的村子,最近已经完成了拆迁,只留下了沙河清真寺和几块规模不大的回民墓园,因此我决定先把沙河回民公墓的见闻记录下来。
其实我一直有一种感触,如果抛开外界的不可抗力,其实回回先民在择居上,特别擅长挑选位置,许多回民聚居区都在城市中心和交通要道,这或许和回回先民商业及*事的民族性有关。比如西安回民聚居的回坊、成都回民曾经聚居的天府广场、杭州回民曾经聚居的羊头坝和西湖东岸、济南回民聚居的趵突泉西侧的泺源、南京回民聚居的七家湾和水西门等等,无一不是城市的中心或历史上屯兵的地方。
也是因为回回先辈太会选地方了,所以在城市变迁中,大城市的回民聚居区很容易首当其冲面临拆迁的命运,像成都、南京等地市中心的回民社区都因为拆迁导致失去围寺聚居的条件,从而导致本地回民面临几乎消亡的地步。而若能像天津西北角那样、能够保持围寺聚居状态整体搬迁到佳园里,则为社群的延续创造了条件。
沙河回民的起源与须弥座式墓葬
先看沙河回民原先居住的位置,从地图上就不难看出,沙河回民聚居的地方,交通有多么便利和重要——扼住京藏高速的出入口,紧邻水源,位于北京城区和昌平城区的正中间。
原来,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在昌平天寿山修建了今天的十三陵。而来往十三陵和北京城,必然经过沙河,皇帝需要在此休息,因此让沙河成为了交通要道,也吸引了大批回民定居,也因此决定了沙河回民较为复杂的来源。
沙河回民一共有五片大大小小的墓园,包括南一村公墓、老牛湾丁氏家族墓园、定福皇庄的两片墓园、以及西二村墓园。从墓主的姓氏和家族起源来看,京北回民受山东、河北影响很大(以山东德州、河北沧州为甚),祖籍这两个地方的很多,但也有一些家族来自其他地区,或本身就是北京地区的土著。
各个沙河回民墓园的具体位置,星星的位置是沙河清真寺。感谢宗融艺文馆的编辑澜京,亲自带我走访沙河回民墓园
值得注意的是,沙河几个回民公墓的样式,全部都是伊斯兰须弥座式的样式,这和南京、上海、杭州、西昌等地的方形回民坟墓样式都不相同(汉族普遍是圆形坟墓)。然而和穆斯林先辈最早来到中国时的墓葬样式是一致的。
沙河回民墓葬,典型的伊斯兰须弥座式墓葬群(图:莫羡)国内一些伊斯兰先贤的墓葬、以及在泉州、三亚发现的穆斯林古墓,大多均为须弥座式。据南一村守墓的张姓回族老人介绍,他的家族至少六代人都在北京,墓葬一直是须弥座式,可见当地须弥座式墓葬来自传承下来的传统,并不是什么新事物。
海交馆收藏的泉州早期外国穆斯林墓葬群,典型的须弥座式墓葬(图:莫羡)杭州西湖东岸,回族诗人丁鹤年的墓葬,典型的须弥座式墓葬(图:莫羡)南一村回民公墓
首先拜访的是南一村公墓,位于沙河清真寺的马路对面,南沙河的北岸。
这个公墓有相当一部分亡人都属于张姓回族家族,并且墓地守墓人就是一位张姓回族老人。老人当过兵,非常擅长学习,从墓碑的样式设计、到墓碑的雕刻,无一不通。据老人介绍,虽然沙河地区回族坟墓都是须弥座式,但是只有这片公墓的制式是经过他重新设计的,其他墓园的须弥座式设计不合理,受力全在腰部,时间久了坟墓会坍塌,导致这片地区没有老墓葬。老人自学过物理力学,经过重新设计后,坟墓的受力都卸到了地面上,因此这里的坟墓基本没有塌陷情况。
(图:莫羡)
这位墓主姓哈,哈姓回民大多出自沧州河间果子洼,历史上是一个很出名的武将家族,哈元生、哈国兴、哈攀龙等均在清廷出任武将,平定西南。哈国兴去世后,乾隆皇帝称赞:“中土回人,性多拳勇。哈其大族,每出将种。”
(图:莫羡)
这位墓主姓张,是当地的大家族,守墓人也出自该家族,墓园中许多张姓亡人的墓碑均由守墓的张姓老人设计。
(图:莫羡)
这两位墓主也都姓张,南一村张姓回族出自昌平何营,就是在当地为伯哈智守墓的穆斯林家族,何营的伯哈智墓日后我们会讲到。从两个墓碑上看,京北回民喜欢在墓碑上将亡人的生平总结、或者对亡人的思念刻在墓碑上,而且从墓碑中「归真邀赴天堂」这样的诗句也体现了浓郁的回族伊斯兰教文化特征。
(图:莫羡)
这位墓主姓戴,戴姓回民出自河北沧州,是沧州回族八大姓之一。沧州戴姓回族自称祖上是汉民进教,但多名来自沧州的戴/代姓回民经父系分子人类学检测,其父系基因是来自西方的J2a-M92,证明戴家是西域回回,并且沧州回族尹姓也具有相同的父系基因。沧州回族戴姓和尹姓的关系,笔者还在通过分子人类学深入研究中,感兴趣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