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为了保护自己的美食文化已经将十款著名广州小吃申请了美食文化遗产,下面我们看看这十款申遗小吃都有哪些!
1.沙河粉
沙河粉是广东省广州地区一种大众化的汉族传统名吃之一。因此粉最早出自广州市沙河镇而得名。
用米浆蒸成薄粉皮、再切成带状而成。盛行于广东、广西、海南,以广州市沙河出产的最著名,故名。因它是用白云山上的九龙泉水泡制的,所产的粉薄白透明,爽软韧筋兼备,炒、泡、拌食皆宜。广州米制粉食一绝。其制作方法颇为讲究,原料采用精选龙眉白米,用水质特优的白云山泉水浸米或磨浆,保持了用石磨浆、窝篮拉粉等传统精细制作工艺,拉出的粉薄而透明,韧而爽滑。沙河粉可汤煮,又可炒吃。配制方面,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炒、捞、汤、蒸各式俱全,以沙河饭店最为著名。
2.艇仔粥
旧时广州西郊,每逢夏日*昏,不乏文人雅士及各方游客来此游玩,游河小艇穿梭往来,其中有小艇(广州话俗称“艇仔”)专门供应粥品,艇仔粥因此得名。后来渐渐地,连陆上的小食店都出售这种叫做荔湾艇仔粥的粥品了。现在无论在街头食肆酒楼,或高级宾馆都可品尝到这种广州特有的粥品。
艇仔粥以新鲜的河虾或鱼片作配料,后来还增加了海蜇、炒花生仁、凉皮、葱花、姜等原料,煮粥的手法也依照滚粥冲烫粥料的手法,立即冲滚、稍后品尝。其特点是粥底绵烂,粥味鲜甜,集众多物料之长,爽脆软滑兼备。
3.布拉肠粉
拉肠粉(粤语简称拉肠或者肠粉),是一种使用米浆作成的广东食品,以布拉成的称布拉肠粉,没有布拉的称手拉肠粉,但不如布拉那样薄,由广州西关泮塘酌荷仙馆创制于年代至年代。肠粉传统以碎肉、鱼片、鲜虾仁为馅料,也是广州和香港酒楼常见的点心,一般以鲜虾肠粉、牛肉肠粉和叉烧肠粉等等的形式供品尝。
米浆置于蒸笼中或布上逐张蒸成薄皮,然后分别铺上其它配料,传统上多为已经预先切碎的牛肉或猪肉、鱼片、虾仁、油条等,蒸熟后卷成长条,切段,洒上小虾米和葱花上碟。有加入馅料的叫牛肉肠、猪肉肠、猪肝肠、鱼片肠、虾米肠、鲜虾肠和炸两等等;而不加馅、没有洒上小虾米和葱的则称斋肠,加入素菜的称罗汉肠;米浆中加入糖拉出的叫甜肠(港澳地区则有*糖肠),但食法与上述的不同。
4.泮塘马蹄糕
马蹄糕是将马蹄(荸荠)磨成浆或干马蹄粉兑水加糖蒸制而成。历史上以泮塘产的马蹄粉蒸制的马蹄糕为最好。其色美、晶莹、透明、爽滑、清甜,是广州人喜爱的早点之一。
制时先滤(马蹄)粉浆、煮糖水,再把沸糖水冲入粉浆搅拌成蒸熟,便成为著名的泮塘马蹄糕了。它晶莹通透,入口清甜爽滑,且带有一些马蹄清香之味。人们在饮茶吃饭之后品尝一两件马蹄糕,确实别有一番清新的滋味。马蹄糕品种还有透明马蹄糕、生磨马蹄糕、油炸马蹄糕、鸳鸯马蹄糕、三色马蹄糕等。
5.姜撞奶
关于姜撞奶,曾有传说。从前,在广东番禺沙湾镇,一个年迈的老婆婆犯了咳嗽病,后知道姜汁可治咳嗽,但姜汁太辣,老婆婆无法喝下去,媳妇不小心把奶倒入装姜汁的碗里,奇怪的是过了一阵子牛奶凝结了,婆婆喝了后顿觉满口清香。第2天病就好了。因此姜撞奶就在沙湾镇流传开了,沙湾人把“凝结”叫“埋”于是“姜撞奶”在沙湾也叫“姜埋奶”。
所谓姜撞奶,“撞”是一个关键点。姜撞奶的美味就在于牛奶与姜汁的激情碰撞,甜与辣在一瞬间的完美融合。在倒牛奶时,要将杯子提到一定高度,不要犹豫,在一瞬间把杯子以特定角度倾斜,让牛奶快速倾入姜汁中,至少要在4-5秒内倒完,才能产生如此完美的口感!
6.虾饺
虾饺始创于20世纪初广州市郊伍村五凤乡的一间家庭式小茶楼。相传当时的伍村很繁荣,地方幽美,一河两岸,河面经常有渔艇叫卖鱼虾。这家酒楼老板为了招徕顾客,便别出心裁,收购当地出产的鲜虾,加上猪肉、笋等作馅料制成虾饺。当时虾饺皮厚不光亮,但因新奇,味道又鲜美,赢得了食客的喜欢,不久便名饧广州,各大酒楼争相制售,并经点心师的改革,将原料用面粉改成“澄粉”,效果特佳,更加吸引客人。
虾饺在制作上较为讲究,将澄面、生粉制成虾饺皮;鲜虾洗净去壳吸干水分压烂搅拌成肉胶,肥肉切成细粒,用开水烫至刚熟,再用清水浸过,使肥肉既爽而又不致出油;加入鸡蛋白、细笋丝、味粉、麻油、胡椒粉等配料,经冷冻后制成虾饺蒸熟。虾饺片薄而半透明,皮内鲜饺馅料隐约可见,形似一梳香蕉。由于外形美观,味道鲜美爽滑,美味可口,深受海内外食客赞誉。近十年推出的鸡粒虾饺、蟹*虾饺等新品种更受食客的青睐。
7.云吞面
云吞面起源于广州,五十年代在香港蓬勃兴起,至今云吞面依然甚得人心。据说,此食品在唐宋时即已传入广东。据《群居解颐》一书记载:“岭南地暖……又其俗,入冬好食馄饨,往往稍喧,食须用扇”。至于广东何时用“云吞”二字取代馄饨之称,则无从考证。
吃云吞面也有讲究,不要以为几颗馄饨一把面加点汤就叫云吞面。正牌的云吞面需要“三讲”:一讲面。地道的面要从面粉加鸡蛋做起,而且最讲究的应该一点水都不用,完全靠鸡蛋。这样做出来的面煮出来带点韧度,吃到嘴里非常爽脆。二讲云吞。关键在于里面的馅,用新鲜的虾球,也是一口咬下“剥剥翠”。三讲汤。用柴鱼虾壳熬出来的汤即要有鲜味还有清,加味精是大忌。
8.萝卜牛杂
萝卜牛杂已成广东文化的一部分。有人说,认识广州就得从萝卜牛杂开始,也有人说,没吃过萝卜牛杂的人算不上真正的广州人。如果你曾到过珠三角,却未曾吃过一碗萝卜牛杂,你的美食之旅一定是带着点遗憾的。现在广州乃至整个珠三角各大步行街,都会有卖萝卜牛杂的小店。
香喷喷的萝卜牛杂是不少广东人的至爱,如果你看到许多广东人,特别是年轻一族,一手拿着一个小小的泡沫碗,一手拿着竹签,站在最繁华的街头,无视来来往往的人群,毫不顾仪态地站在路边吃得津津有味的话。不用猜,他们一定吃的是萝卜牛杂。无论是繁华喧嚣的北京路、上下九,还是在狭窄破旧的古街小巷,都可以见到飘着那种独特香味的萝卜牛杂店,多是一些小店,有时甚至就是一个窗口、一辆小推车。而那些捧着小碗、捏着竹签在那团团热气里大快朵颐的,或踎(蹲),或企(站),或浓妆,或淡抹,或素面朝天,但个个吃得油光满面,满嘴留香。外地人一看,斥之不雅;本地人却称,滋味认真正(味道真是好)。
9.椰子雪糕
五六十年代一些外国元首、贵宾如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等都曾慕名品尝并津津乐道。
荔湾区宝华路79号顺记冰室制作的椰子雪糕是驰名远近的西关历史名牌小食。上世纪20年代由小贩吕顺首创。顺记椰子雪糕选用肥厚结实的椰肉作原料,加工成鲜椰丝后榨成椰汁,再配上新鲜的水牛奶和鸡蛋、白糖,独特的制作使雪糕格外软滑可口,椰味浓郁,别具风味。五六十年代一些外国元首、贵宾如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等都曾慕名品尝并津津乐道。自年以来均获历届评比的“广州市名牌美食”称号。
10.叉烧包
叉烧包是广东省具代表性的汉族传统名点之一,是粤式早茶的“四大天王(虾饺、干蒸烧卖、叉烧包、蛋挞)”之一。叉烧包是因面皮内包入叉烧肉馅,故名。叉烧包的面皮是用北方常用的发酵面团经过改进而成的。包制时要捏制成雀笼形,因为发酵适当,蒸熟后包子顶部自然开裂,实际上一种带有叉烧肉馅的开花馒头。
叉烧包以切成小块的叉烧,加入蚝油等调味成为馅料,外面以面粉包裹,放在蒸笼内蒸熟而成。叉烧包一般大小约为直径五公分左右,一笼通常为三或四个。好的叉烧包采用肥瘦适中的叉烧作馅,包皮蒸熟后软滑刚好,稍为裂开露出叉烧馅料,渗发出阵阵叉烧的香味。又有一说传统叉烧包的标准要求是:“高身雀笼型,大肚收笃,爆口而仅微微露馅”。
优米优选地方美食特产精选
属于吃货们的天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