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奇齐
◎来源
好评与差评(ihaoping)已获授权
北京的房子,从诞生就注入了昂贵的基因。
年人民日报次版的标题水平,就赶得上UC震惊体。
但新闻背后,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北京商品房故事。
01
年开春,和现在差不多的季节,北京城发生了一件轰动的大事。
北京市委在报纸上散播消息:要拿出2万平米的商品房公开出售。
对于习惯了跪单位,熬工龄,等分房的北京市民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分房时代,是很多60后的噩梦。
为了能早点分,分大一点,分朝向户型好一点的房子,外地考来的大学生尊严扫地,受尽屈辱。
单位内斗不亚于《甄嬛传》的宫斗剧情。
2万平米折合一下,也才几百套商品房。全北京城的人都卯足了劲想买。
但看到价格,全都蔫了。
这批商品房共有三个小区:
广安门外红莲小区元/㎡
永定门外西罗园小区元/㎡
东直门外十字坡小区元/㎡
户型分为60平的两房和80平的三房,价格最低也要八九万块。
现在的红莲南里小区,单价8.8万每平米
这是足够让令广大市民,望而退却的价格。
“买房对普通干部来说,犹如夜空摘星星”
人民日报的原话这么评价八九十年代的商品房,那时候的普通干部,可比现在的公务员稀缺。
当时的房价贵么?很贵。
02
90年代包分配的大学生,节衣缩食一个月能攒50元。
也没有按揭买房的概念,攒全款买房需要不吃不喝年。
但普通市民觉得贵,并不影响这两百套商品房的热销。
年2月的某一天,天坛门口停满了二八大杠,旁边的北京市房地产交易大厅,挤满了人。现场大多数人都提着几摞现金,准备全款买房。
年的房地产交易大厅门口停满了自行车
其中不乏倒爷,生意人,当然还有不少秘书们。
需要多数市民毕生积蓄才买得起的套房,被一扫而空。对于普通人来说,北京的房子,一直都是这么贵的,但总有人能轻松买起。
昂贵的原因,还离不开供需关系。北京的购房需求是多少,我们试着去量化这个数据。
真正的“购房需求”是什么?我们在权衡的时候,刨去投资需求,预算不够的无效刚需,留下的是有预算,有资格,有需求的三有购房者。
三有购房者的需求,又分为首次置业和置换需求。
先说首次置业需求:
03
在北京,每年有40万外来常住人口有购房需求。
北京有多少外来常住人口?官方数据是万。
当然,实际上是远远不止的。但我们按照万基数去计算,这些人中,有一定积蓄,同时满足五年社保的人数是多少?
好评与差评给出一个比值数据:二十分之一,换算一下是40万购房需求。
这部分人最短的,也为建设北京拼搏了五年,人际关系和工作资源都在北京,想留下么,答案是肯定的。
留下意味着需要买房,外来常住人口这块,就产生了40万套购房需求。
04
在北京,每年有6万套婚房需求。
一段婚姻里,婚房带来的仪式感和安全感,远比钻戒大。年在北京登记结婚的小夫妻有12万对,每一对背后几乎都有12个钱包的支持,购买力不容小觑。
除去部分土著家庭和买不起房的无效刚需,我们假设二分之一需要准备婚房,也就是6万套婚房需求。
05
在北京,每年迎接小学生入学,有6万套购房需求。
九零后新婚夫妻在买婚房,八零后夫妻在买学区房。这在片土地上,就算你无房裸婚,但你的娃很难逃过无房上学。
城市大数据中,地产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