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读片栏目于每两周更新1次,精选近两周精彩病例,供大家学习与探讨。医脉神经每周五个工作日都有雷打不动的早餐病例学习,每天3个短小精悍的小case,每天掌握3个知识点。大家思想的碰撞,产生了无数的智慧火花,常在群里逛逛,每天都有新的收获。
作者:赵伟、赵莲花
病例整理:覃红玲、陈永强、梁立永、刘志红、陈丹霞、凌丽、李会敏、李惠明、方敬念、刘庆、缪萍萍、余昊、周晓宇、唐伟、王赏、李惠明、申永国、梁新明、*波涛
病例1
患者女,18岁,主因“发热、咽痛4天,意识不清、肢体抽搐1天”入院。入院查体:嗜睡状,不能言语,能配合简单查体,四肢可见活动,颈部,双膝关节及臀部可见色素沉着,右侧巴氏征阳性,颈强直,颏胸距5横指,克氏征和布氏征阴性。辅助检查: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85mmH2O,红白细胞0个,糖氯化物正常,蛋白0.86g/L治疗经过:入院后一直有发热,最高不超过39℃,经治疗后人清醒,仍不能言语,能配合指令查体,颈强直,颏胸距5横指。辅助检查:1、心脏彩超正常;2、脑脊液及血培养未检出细菌;3、外送高通量测序未见异常,未检出细菌,病*和真菌。
予以丙球、激素冲击后复查:
答案:急性坏死性脑病(acutenecrotizingencephalopathy,ANE)。急性坏死性脑病是一种以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及对称性多灶性脑损害为特征的急性临床影像综合征。该病儿童多见,也可见于成人,病死率高达30%。多数为散发病例,机制病*感染后,机体对产生了剧烈的免疫反应,导致大量促炎因子分泌(细胞因子风暴),血脑屏障破坏,脑水肿、点状出血、神经元坏死。部分病例存在家族性和复发性,其发病与RANBP2基因密切相关。
ANE诊断标准:①发热性疾病1-3d后出现急性脑病,必需指标:意识恶化(甚至昏迷);支持指标:惊厥。②头部影像学显示对称性、多发性病灶,必需部位:双侧丘脑;支持部位:侧脑室周围白质、内囊、壳核、脑干、小脑。③脑脊液检查无细胞数升高,常见脑脊液蛋白水平升高。④血清转氨酶不同程度升高,血氨正常。⑤排除其他疾病(感染性、代谢性、中*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例2
患者女,64岁,晕厥2次伴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2月。
答案: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本患者双侧白质弥漫性病变,加上认知功能障碍,让人首先想到CO中*迟发性脑病可能。DAVF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病变的部位和静脉引流类型。引流入海绵窦的DAVF表现为球结膜充血、球结膜水肿、突眼、眼肌麻痹及球后疼痛;引流入乙状窦或横窦的DAVF,表现为搏动性耳鸣,听力下降;前颅窝内的DAVF静脉引流比较单一,可以经骨导静脉引流,表现为鼻出血、硬膜下出血、颅内出血。当DAVF与颅底有关时,可以出现脑神经麻痹的症状;DAVF静脉引流入深部静脉时,可能出现人格改变、静脉压升高相关疾病(脑积水)、记忆障碍、痴呆。更严重的临床表现包括颅内出血、癫痫、进行性神经功能缺失。DAVF在MRI的表现有不对称的流空血管,皮层静脉低信号,脑实质水肿,脑实质、硬膜下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例3
患者27岁,主诉四肢无力,急性起病。
答案:MOG抗体阳性的脊髓炎。MOG抗体或AQP4抗体阳性的脊髓炎是否表现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短节段的脊髓病变不能除外MOG抗体阳性。
病例4
患者男性,85岁,头晕、走路不稳10天,高血压病史。入院当天MR如下:
脑脊液白细胞计数36*/L,蛋白1.53g/L,葡萄糖2.51mmol/L,氯化物.6mmol/L。9天后复查MRI:
答案:真菌性脑膜炎。小脑软脑膜强化呈梯田样,脑脊液白细胞高,提示感染性病变;外送化验提示真菌感染,需要与脑膜癌相互鉴别。
病例5
患者男,65岁,“头痛、发热10+天,抽搐3小时”于-08-05入院。既往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病前半月行泌尿系结石手术史。
答案:细菌性脑膜脑炎、真菌性脑膜脑炎。脑脊液宏基因二代测序:乳酪短杆菌、耶氏副球菌、四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近平滑念珠菌(+)。从患者临床症状看,考虑感染性疾病。影像上可见MRIT2-FLAIR脑沟高信号,该征象可见于SAH,cSAH,颅内大血管闭塞,感染性脑膜炎,癌症相关软脑膜转移,烟雾病和Sturge-Weber综合征,高浓度吸氧患者等等。治疗后左侧大脑半球脑沟仍显影不清,提示肿胀明显。
病例6
患者男性,50岁,因“进行性头痛、视物模糊1+月,右侧肢体无力3周,加重伴胡言乱语1天”于-05-16以“颅内多发病变原因待查”入院。
答案:AIDS合并弓形虫感染。HIV(+)。血清弓形虫抗体IgM,IgG(+)。MRI:T1低信号,T2和FLAIR成像上为高或混合信号。T1增强可看到病变边缘样增强,而水肿通常表现为周围区域低信号。“偏心靶征”高度提示为弓形虫病。
病例7
患者女,61岁,因“吐词不清5年余”入院。
答案: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IID),是一种主要累及神经系统的罕见病,NIID患者头颅MRI的特征性影像学改变包括:(1)皮髓质交界区曲线样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2)胼胝体DWI高信号;(3)对称性脑白质病变;(4)皮质肿胀和增强;(5)广泛的脑萎缩和沿小脑中轴对称分布的小脑白质病变。皮肤活检极大地提高了该病的诊断效能。最近国内外学者确定了NIID的致病突变为NOTCH2NLC基因的GGC重复扩展,同时发现该基因变异除了导致以发作性/进展性脑病、周围神经病和自主神经病等为主要表现的经典型NIID外,在少数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综合征、多系统萎缩、特发性震颤等神经系统变性病患者中也检测到此基因变异。
病例8
患者女,63岁,因“眩晕、呕吐1天”入院。患者入院后第七天开始发热,意识状态改变。腰穿压力mmH2O,白细胞36%,嗜中性粒细胞16.7%,淋巴细胞83.3%,蛋白1.7g/L,葡萄糖1mmol/L,氯:mmol/L。
答案:新型隐球菌脑炎。脑脊液压力升高,蛋白升高,糖氯降低,支持真菌感染。影像特点:VR间隙扩大、胶状假性囊肿、脑膜强化、脑积水、隐球菌肉芽肿。
病例9
患者女,35岁,因反应迟钝半月入院。入院查体:意识清楚,言语清,肌张力正常,左侧肢体肌力5级-,左侧指鼻试验笨拙。
答案: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好发于大脑深部,CT呈等/稍高密度;MRI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密度均匀,DWI上明显扩散受限,MRS中出现高耸的Lip峰或Lac/Lip复合峰,PWI呈低灌注,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尤其“握拳征”、“裂隙征”、“尖角征”、“卫星灶”、“蝶翼征”、“硬环征”等征象具特征性。
病例10
患者男性,43岁,主诉:反复肢体抽搐、认知下降30余年,查体:反应稍慢,记忆力偏差。
答案:脑性偏身萎缩征(ddms)。本患者的影像特点是单侧大脑半球萎缩。单侧大脑半球萎缩并同侧颅盖骨肥厚的鉴别诊断包括达-戴-马综合症,Rasmussen脑炎、SturgeWeber综合症以及半侧巨脑畸形。DDMS最初的临床进程是大脑半球不对称的发育,一侧出现萎缩。脑容量的缩小导致同侧侧脑室和脑沟加深增宽,代偿性的颅骨增厚是对于单侧脑实质减少的一种适应性改变,其结果导致同侧颅盖骨增厚、乳突窦房及鼻旁窦过度发育,岩嵴、蝶骨翼以及眶顶部抬高,中颅窝及前颅窝发育不良。DDMS可能是源于宫内或刚出生时的脑损伤。
Rasmussen脑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免疫介导的病变,被认为是继发于病*感染。它通常表现为顽固性的癫痫,并进一步发展为连续性的局灶性发作、偏瘫、认知衰退。影像特征包括一侧大脑日益弥漫的萎缩以及T2高信号区。通常不会有颅骨改变。
医脉通Neu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