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下午,滕州市东沙河镇千庄办事处*总支副书记刘芳骑自行车来到5公里外的向阳山村,分别看望了7户贫困家庭,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和身体情况。
向阳山村是刘芳的帮包村,她几乎每天要去两趟。在千庄办事处,她还分管*建和宣传工作。
34岁的刘芳原是镇组织科的干部,年年初,镇*委开展“四个下沉”加强农村*总支建设,大学毕业的刘芳主动要求到基层锻炼,“办公桌”便挪到了偏远的千庄办事处。
刘芳每天早上八点半到办事处上班,中午在办事处用餐,下午5点半左右下班。除了在办事处处理一些事情,大部分时间都在向阳山村。
当时与刘芳一起走向办事处新岗位的镇机关干部69余人,加上原来的25名干部,在办事处工作的干部共计94名,占全镇干部总数的52%。
镇*委书记翟华栋向记者介绍了实施“四个下沉”的动因:全镇辖40个行*村,共6.2万人。原来镇*委下设5个农村*总支,分别负责7至9个村,共配备25名专职人员。随着高铁新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镇村面临的土地征收、房屋搬迁、项目落地等任务越来越重,作为组织动员村级队伍,落实*委决策部署的重要枢纽,农村*总支的地位、作用愈加凸显。但是,随着工作的深入推进,人员少、保障弱、责权不匹配等问题日益突出,工作效率“天花板”难以破解。在原来“大机关、小总支”的架构下,平时需要抽调约50名机关干部协助包村,遇到征地搬迁等“硬活”,还要抽调机关干部成立工作组协助落实。这种模式效率低、耗时长,机关干部既是包村干部,又要兼顾科室业务,都干都不干、人浮于事等问题比较突出。个别机关干部认为包村是“客情”,岗位主业还在科室,自身定位为参与协助,缺乏属地意识,对*总支安排的工作“推一推动一动”,出现了“上热中凉下冷”的现象;加之包村干部经常因会议培训、各类请假等原因造成缺岗或“临时换人”,导致工作和责任落到了“空地”。
镇*委坚持问题导向,按照“精力下移、重心下沉”的思路,着重加强农村*总支建设,建立起“大总支、小机关”的新架构,增强农村*总支的管理和执行能力,实现干部力量、权力职责、工作重心、投入保障向基层“四个下沉”据介绍,镇*委结合全镇发展布局和工作需要,将原来的5个*总支调整划分为7个,分别负责5至7个村,并明确了新区建设、农业开发、生态休闲等不同侧重点,使*总支成为落实中心工作的“主力*”。根据个人自愿和群众推荐,集中抽调经管站、规划所、农技站等科室业务骨干69余名业务骨干充实到办事处,人数增加2.7倍,平均年龄降低了5岁。
每个*总支设总*支书记1名、副书记兼办事处主任1名,还有副书记1人、办事处主任2人、职员5至8人。书记负责抓全盘,副书记和副主任既承担镇*委、*府安排的各项工作落实部署,还跟职员一起,每人帮包1个村,对村里各项工作一包到底。记者在东沙河办事处看到,镇里投资建设了办公地点,设立了“两室两中心”。社区警务室,派出所民警定期坐班。村级*员干部纪检监察室,总支书记根据群众反映,找一些*员、村干部谈话,红红脸出出汗;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法律顾问每周两天在此回答村民咨询。民事代办中心,办事处工作人员轮流值班,替群众代办养老、医疗保险等业务。
每个办事处,镇里每月拨付元办公经费,镇里部署的征地搬迁、秸秆禁烧、河道清障等重点工作实行奖优罚劣,奖金充实办公费用。记者看到,办事处建有厨房,午餐自己做;镇里配备了10辆电动车和自行车,包村干部骑车进村,既不扰民又亲民。
东沙河办事处*总支书记朱正磊向记者介绍说,7名包村干部是所帮包村各项工作的直接负责人,对*的建设、民生事业、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等各项工作具体负责。镇里制定了包村干部绩效考核办法,根据帮包村目标落实、信访维稳、项目推进等一线工作成效,实行量化积分管理,作为其绩效奖惩、岗位调整、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
周村原支部书记年纪大,各项工作都拖后腿。镇行*执法中队干部徐志洪调整到办事处专职帮包该村后,协助调整了村班子,和村“两委”一道筹集资金多万元完成了“户户通”。
*村支部书记吴彥*谈起包村干部说,以前包村是“副业”,现在成了“主业”。有了他们协助,感觉有了主心骨,各项工作干起来顺手了。
目前,东沙河镇“镇级安排部署、总支协调督导、村级办理落实”的三级联动机制不断完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责任全覆盖”的工作格局,推动城市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迈上快车道。(大众日报新锐大众记者张环泽通讯员孙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