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片
北沙河发源于东山山甲梁北侧,由东向西流经杏花岭区杨家峪峪街道、职工新街街道、敦化坊街道、巨轮街道、三桥街道,在胜利桥南米处注入汾河。河道流域面积37.69平方公里,河长18.2公里,干流长约14公里。
5月21日,北沙河快速路宛如一条绿色走廊穿城而过,为整个城市增光添彩。
总长约10公里的北沙河快速路建成后,市民从国道到滨河东路一路畅行,车程只需要短短十几分钟。不仅大大方便了市民出行,同时河道及周边环境整治、小游园建设,使城市变得更宜居,更亮丽。牛晨阳米国伟摄
吃完早饭,住在胜利街五一路口东南角河北里花园的张金柱老人,悠然地坐在阳台上,看着楼下的北沙河犹如一条绿带点缀在城市当中,感觉非常欣慰。“我在北沙河边住了68年。60多年来,北沙河的变化翻天覆地,河边的一棵老槐树承载着我的全部记忆。只要看到了老槐树,就找到了我的家。”
多变北沙河
在很多太原人的记忆中,“我”是一条臭水沟,其实在60多年前,“我”并不是那样。当时,“我”的水流虽然不大,但水质还算清澈。每到夏天,有很多小孩子在“我”身旁玩耍,还有不少大姑娘小媳妇在河边洗衣服。
在河北里那片平房中,“我”有很多好朋友。张金柱是年从河南来到太原的,住的离“我”最近;年,张秀珍也从河南嫁到了这里,经常蹲在河边洗衣服;年,李长江在这里出生,小时候经常陪“我”玩耍……
晴朗的夏日,“我”就是一个温柔的少女,静静地陪小孩子玩耍,听大姑娘小媳妇聊天。一旦大雨降临,“我”就化身为凶猛的女汉子,带着汹涌的洪水从东山倾泻而下。这时,大家都躲得远远的,离河道不远的房子还会被洪水冲毁。
上世纪60年代末的一场大洪水过后,有人在“我”的两侧修筑了堤坝。从那之后,夏天的洪水就不再困扰河两岸的居民了,但环境污染随之而来。
北沙河旧貌。(由市城管局提供)
河北里那片平房有近户居民,只有一个水龙头,一个公共厕所。因基础设施缺乏,不少居民为图方便,直接将垃圾、污水和粪便倒进河道中。此外,一些沿河单位和小区也将排污管道接通到了河道里。
最严重时,“我”身上有一百多个排污口,“我”的身体也因此越来越差,当年的好朋友都不愿意靠近了。
年,“我”终于迎来一次大“手术”:先清淤后治污,接着改造沿河道路,修建各种小游园。
如今,“我”已成为一个风姿绰约的美女,多年的好朋友前来探望时,脸上一直洋溢着笑容。
河边老槐树
“老张,又去看你家的老槐树呀?”5月18日下午,下楼散步的张金柱老人又不由自主地走到了北沙河旁,探望那棵承载着一生记忆的老槐树。
那棵老槐树位于河北里花园南侧,北沙河快速路旁的便道旁,枝繁叶茂,已经在北沙河边屹立60余年了。
张大爷家门前的那棵老槐树。袁剑锋摄
张金柱今年85岁,年从河南来到太原。当时,北沙河河北里桥周边是河南人的聚集区。“找不到太好的地方了,我就紧挨着河边盖了两间房,就在这棵槐树的西边。”张大爷说。
临河而居的感觉可是不错。夏天的晚上,吃过晚饭后,邻里街坊纷纷出来乘凉。搬个小板凳,拿上一个蒲扇,坐在河边的槐树下,一边聊天一边听着青蛙的合唱。一阵微风吹过,让人感觉神清气爽,辛苦一天的疲惫立刻消失了。
离河太近,也有坏处,就怕发大水。大雨过后,汹涌的洪水犹如猛兽一般从东山冲下,周边的房屋常被大水冲毁。
“因为我家距离河道最近,房子被水冲的次数最多。”张大爷说。上世纪60年代末的一场洪水最厉害,雨后的河道扩宽了好几倍,汹涌的河水倾泻而下,张大爷的两间房子完全被冲毁了。
“当时家中也没啥家具,人平安就行。等水退去后,我找到老槐树,又重新盖房子。”7年,河北里棚户区改造时,河边的那片平房都拆了,只剩下这棵老槐树。
年,北沙河治理时,这棵老槐树仍被保留了下来。它见证了北沙河60多年的变化。
“过去,我住平房时,家在老槐树旁;现在,我住的高层住宅楼仍在这棵老槐树旁。老槐树和北沙河仿佛我的家人一般,陪伴了我的一生。”张大爷说。
累赘变福气
杏花岭区巨轮街道小北关社区位于北沙河两岸,河道从社区中部以东西走向穿越而过。
孟庆玲既是小北关社区的主任,也是北沙河沿岸的居民,已在河边居住了26年。
7年,她刚到社区工作时,北沙河沿岸基本都是平房。那时候,社区经常组织志愿者下河道清理垃圾。每到汛期,社区工作人员还会轮流沿河岸巡查,查看河道是否畅通,岸边的老房子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由于两岸道路不畅,河道环境脏乱,巡查可是一件苦差事。
“当时居民的最大心愿就是告别平房,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北沙河能尽快改造,告别脏乱。”孟主任说。近十几年来,经过4次拆迁改造,目前在小北关社区内,北沙河两岸已告别了平房。
第一次改造大约在3年,当时拆迁的居民不多,只有20多户,主要是为了修建河道两侧的抢险路。
第二次改造在7年,属于河北里棚户区改造,涉及近户居民。年,拆迁居民全部原址回迁,低矮平房换成了高层住宅楼。
第三次改造在年,小北关棚户区改造涉及居民多户。目前,6栋高楼已在北沙河边建好,即将启动回迁。
第四次改造就是年的北沙河治理,拆迁多户。
孟主任说,她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四次改造,很多居民不用动员就主动来社区办拆迁手续。最忙时,社区工作人员还得登记发号。问其原因,大家都希望能尽快改造,让北沙河重新焕发活力。
如今走在北沙河边,感受和原来可是不一样,宽敞的道路、满眼的绿色、美丽的小游园、笑容满面的居民。
“过去,辖区的这段北沙河河道是社区的累赘,如今拥有她却成了我们的福气。目前,河道蓄水是居民们最大的愿望,大家都想看看波光粼粼的北沙河。”孟主任说。
太原晚报记者袁剑锋通讯员杨懿
来源:太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