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南山区茶光-塘朗山远足径示范段建设完成,标志着深圳首条山海通廊——塘朗山-大沙河-深圳湾山海通廊全线贯通。
这是《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年)》经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后首个落地的项目。随着这条全长13公里的线路的贯通,一个可知可感的公园深圳、山海连城的美好画面正加速融入深圳人的日常生活,市民在深圳中心城区就可以畅享山、河、海、城交织共融的步道乐趣。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
这条山海通廊
到底有哪些精彩看点?
又有哪些潜在的“网红打卡点”?
为切实体验新时代深圳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成果,近日,记者通过实地采访,总结了一份行走攻略。此次采访得到了深圳多名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士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行走塘朗山:
在生物多样性的进化树里穿行
塘朗山-大沙河-深圳湾山海通廊连接了自然郊野公园、生态水廊和滨海休闲带,是贯穿深圳东西公里远足径纵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圳“一脊一带二十廊”山海连城空间规划的建设典范。
近日,记者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教育专家刘蕾、叶建华在塘朗山的龙珠门会合,开启了一趟探索山海之旅。
▲空中鸟瞰塘朗山。深圳晚报记者宁杰文摄
龙珠门-茶光出入口:
人造景观向自然景观渐变
从龙珠门上山后没走多远,一阵清脆响亮的“叫早”声传来,记者抬头观察,发现是一群脸上印着黑斑、通体浅灰色的鸟儿正在铁冬青树上“卖力”地发出一声声急促的鸣叫。叶建华向记者介绍,这是黑脸噪鹛,因喜欢鸣叫、面颊上有块黑斑而得名。铁冬青树上结着一簇簇小小的红果子,是鸟儿特别喜欢的食物。
走到海拔米处,山路两边的植物已经十分丰富。“瞧,这是肾蕨,也叫做‘石*皮’,它的根部有一个肾状的小球,具备营养储存的功能,含水量丰富,有解渴的功效。”刘蕾介绍说。
▲采访团在专家指导下沿途采访。深圳晚报记者陈玉摄
两位专家告诉记者,深圳有两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其中仙湖苏铁的故乡就是塘朗山。之所以被命名为仙湖苏铁,是因为它是被仙湖的植物专家发现命名的,但深圳唯一的野生仙湖苏铁种群依然在塘朗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怪不得塘朗山在深圳植物爱好者中享有独特的“江湖地位”。
在山路边的石台上,记者发现一只外形奇异的“蜗牛”。它的身体在石面上缓慢蠕动,身上的壳和一般的蜗牛壳相比,仿佛被削去半截,覆盖在身体上。“这是半蛞蝓,一种介乎于蜗牛和蛞蝓之间的有趣物种。”刘蕾介绍说。
▲半蛞蝓。深圳晚报记者李晶川摄
没走多远,一棵高大的黧蒴锥出现在记者眼前——这是一种深圳较为罕见的本土野生树种。走到海拔米处,破布叶、构树、五节芒、朴树等原生植物渐次出现。边坡上大多都是生长旺盛的蕨类,其中包括傅氏凤尾蕨、华南毛蕨等。傅氏凤尾蕨的叶子状如羽毛,尾部尖尖的,非常具有观赏性。华南毛蕨的叶片则有毛茸茸的触感。还有鹅掌柴,广东人把它称做“鸭脚木”,也是塘朗山上的一种原生植物,因叶片边缘状如鸭脚上的蹼而得名。艳丽的马缨丹的俗名叫“五色梅”,一枝马缨丹是由许多小的花朵组成,一朵朵粉色的花瓣包围着中间一簇明*色的花瓣,是蝴蝶蜜蜂的“餐厅”。在道路两边,一根枝上长着三片叶子的,是三丫苦;长着叶翅、果实熟透后会长着一层盐霜的,是盐肤木;还有一种园艺花,枝条从地底生出,长满了红色细长的条状叶片,据刘蕾介绍,这是鸡冠重楼,是人工“驯养”的花,可以供太阳鸟食用。此外,这里还生长着油茶、南美蟛蜞菊、潺槁木姜子、土蜜树、海金沙、水团花、粗叶榕、白背叶、蔓九节、假地豆等各式各样的植物。在专家的指导下,报道组成员兴致勃勃地学习如何去辨认它们。
▲鸡冠爵床。深圳晚报记者李晶川摄
突然,一只叉尾太阳鸟从树梢上飞过,吸引了大家的视线。叉尾太阳鸟体型娇小,外型却炫酷。它长着赭红色的脖颈,淡绿的羽翼,以及像金属般闪耀着宝蓝色的头和尾,但最特别的是它分叉开来、细长尖锐的尾羽。接着,几声明亮的转音在林中响起,记者抬头寻找,发现一只体型同样纤细、通身泛着淡*绿色的小鸟在枝叶间飞来飞去。“这是暗绿绣眼鸟。”刘蕾说。记者仔细观察,发现它果然有一圈雪白的眼圈,像是精致的刺绣。
茶光出入口-红花岭:
细心观察收获自然野趣
沿着盘山公路行走3米后,报道组一行到达茶光出入口。从茶光出入口往西就是一条长米的深圳示范远足径,是塘朗山通向紫涧园的道路。
▲采访团在山路上行进。深圳晚报记者陈玉摄
从这里开始,便进入了真正的山间小路。由于刚下过雨,山路湿滑,走起来需要十分小心。但潮湿的林中,空气十分清新。沿途有花色美丽的紫玉盘、素雅清香的木荷花、山乌桕、猫尾草、山鸡椒、山柑藤、粗叶榕等植物。其中,猫尾草的枝条上攀爬生长着许多淡紫色的叶片,叶片上长着短而柔软的绒毛,十分好看。叶片生长到猫尾草枝条的顶部,逐渐变得细小,在猫尾草的顶端形成一条毛茸茸的“尖尾巴”。
在这段路上,报道组偶遇一对父子。他们也是得知山海通廊正式开通后特意赶来“尝鲜”的。爸爸是外籍人士,只讲英语,9岁的儿子则中英文流畅,一路对照着地图打卡,兴趣盎然。
再继续向前行走,就来到了一片地势平坦的山地,是这条远足径的“山谷野趣”路段。路两旁没有能遮挡阳光的地方,但如果对于身边的草木细心观察,就可以发现隐藏在树丛里、枝叶上的各种昆虫。报道组在这段路上就发现一只绿色中华大刀螂,它和草叶几乎融为一体,如果不是特别留意,很难看到。有了这次经验,报道组观察得更仔细了,果然很快又发现了一只通体淡*褐色、在草丛中扮演“枯枝败叶”的中华大刀螳。“塘朗山上看螳螂,我们不虚此行了!”刘蕾打趣说。不远处的一根树枝上歇着一只蜻蜓,它薄而透明的金棕色羽翼和金*色的背部在阳光下闪耀着,让人颇觉震撼。刘蕾告诉记者,这是一只雌性晓褐蜻。
▲中华刀螂。深圳晚报记者李晶川摄
▲晓褐蜻。深圳晚报记者李晶川摄
在这段路上,还可以看见小眉眼蝶、黑尾灰蜻、眼蛱蝶、麻皮蝽、疣蝗、多恩乌蜢、黑眶蟾蜍等各式昆虫。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沿途草丛中有一些微微隆起的小土包,游客看到以后可要加倍小心了——那是红火蚁窝。报道组发现,大多数的红火蚁窝上都插着提醒防范的小旗,但专家还是提醒大家不要招惹这些入侵物种,做好个人防护。
穿过这片平地,就进入红花岭茂密的荔枝林里。有趣的是,报道组在路边的一块石头上发现了一个精致的石龙子(一种蜥蜴)介绍牌,正当大家驻足阅读时,猛然发现一只石龙子正静静地趴在牌子旁边“现身说法”。“它是在晒太阳。”叶老师压低了声音告诉大家。原来,石龙子也被称作“落叶层下的隐士”,喜欢在潮湿的石缝或落叶堆里活动。它的警觉性非常高,一旦感受到周围的动静,就会迅速逃跑,必要时还会断尾求生。随后,报道组在这段路上先后发现了4只石龙子,可见这一带是它们非常喜欢的栖息地。
▲“现身说法”的石龙子(左上)。深圳晚报记者李晶川摄
▲石龙子。深圳晚报记者李晶川摄
红花岭虽然只是一个丘陵,但良好的植被和自然生境依然吸引了许多在城区难得一见的野生动植物。天空中不时传来黒鸢等猛禽的鸣叫声,证明这一带是它们主要的“狩猎场”。在密林中,如果留意观察,可以看见华南地区特有的大蜘蛛——斑络新妇。
▲斑络新妇。深圳晚报记者李晶川摄
“塘朗山就像是一棵生动的进化树,从以仙湖苏铁为代表的裸子植物,到以猕猴为代表的灵长类高等级哺乳动物,充分证明了生物进化规律: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红花岭下山后,叶建华总结说。
专家点评:
这里是一个意想不到的世界
山海通廊,全长约13公里,从塘朗山出发,行经红花岭,出紫涧园,沿大沙河顺流而下,直达深圳湾。
在这条生态廊道上,我们首先穿行的就是一座以花岗岩为主体的山:望天螺-塘朗峰-红花岭。
从东往西的低山丘陵地带,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环境,以次生林、灌木丛、人工林构成的立体植物群落,孕育了这里丰富的生物资源。
这里有超过种的野生维管束植物,沿途的导览牌里,会提醒我们注意猕猴、豹猫、野猪、蟒蛇等动物的出现,林间的飞禽和昆虫会让你放慢脚步,入夜后,这里会是一个你意想不到的世界。
行走塘朗山,如同穿行在生物多样性的进化树里。
▲叶建华。深圳晚报记者陈玉摄
游览攻略
▲塘朗山中隐入山林的蜿蜒盘山公路(无人机视角)。
从龙珠六路龙珠门入口进入,行走米左右,有个分岔口,记者选择行走盘山公路,沿着盘山公路(正北方向)行走米(耗时8分钟,步数)到达塘朗山郊野公园管理处(有一处公共洗手间)。
盘山公路行走3米到达茶光出入口(耗时1小时6分钟,步数),中途设置有2处公共厕所,每个厕所搭配有自动售卖机,主要提供饮料和零食。中间路过一处休息亭与青云台。
▲从龙珠门沿盘山公路行走3米后,可见茶光出入口方向路牌。深圳晚报记者罗明摄
茶光入口往北走0米就能到达塘朗山极目阁,中间途经赏荔亭、陶然亭、大观亭、栊翠亭、百尺天梯。
从茶光出入口往西走就进入长米的深圳示范远足径。沿着手作步道走不到50米,会途经长米的陡峭山路,为了防止市民在此处滑倒,设置有安全绳。穿越一片荔枝林后,会出现第一块信息指示牌。沿着荔枝林继续往茶光方向行走,会路过一处长约2米的独木桥。再行走米,会出现第二块信息指示牌,此时会出现分岔口,往南走1米、耗时40分钟会到达新屋村、塘朗山自然教育中心,离茶光出入口还有米。记者感受:这段0米的山路,路势陡峭、雨天易摔倒、蚊虫较多,山路两旁的植被茂盛。
▲塘朗山上的猕猴。深圳晚报记者罗明摄
▲含羞草。深圳晚报记者李晶川摄
沿着茶光方向再行走1米,看到第三块信息指示牌。30米旁就是红花岭(南北)观景点。
从密林出来后,会经过一片荔枝林。沿着山路左往下行走米时,出现了第四块信息指示牌,指示牌指示离茶光入口还剩米。
▲采访团行走山海通廊塘朗山段手绘路线图。制图:李铭赫
前方就是大沙河公园
那里又有怎样的精彩
在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呢?
接下来
记者继续带您打卡
山海通廊大沙河段
领略山海之间的魅力
改造大沙河:
深圳人向大自然敞开怀抱
与保存了相当多原生自然景观的塘朗山不同,山海通廊大沙河段是一个以人造景观为主的观景长廊,彰显了深圳人对自然的理解和态度。
在这里,水是底色,一切都围绕着水而铺陈开来。清澈的河水以及两岸的花草树木既是深圳人眼中的风景,又是野生动物的家园和“餐厅”。在河道中成群的白鹭、岸边花丛中忙碌的蜜蜂看来,这条号称深圳最美的碧道,就是深圳人向“城市另一半居民”伸出的手臂,是深圳人向大自然敞开的怀抱。
▲大沙河生态长廊。深圳晚报记者郭朋城摄
水清岸绿
美不胜收
从塘朗山下山走到紫涧园,再步行米就来到了大沙河生态长廊中游段,这里距离地铁7号线茶光站C/D出口很近。便捷的交通条件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您既可以从塘朗山上一鼓作气走到深圳湾,也可以在下山后先回家放松一下,趁着第二天清晨的清新空气和明媚朝阳,再跟大沙河来一场“美丽约会”。
行走在大沙河生态长廊,中间是清澈流淌的河流,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教育专家刘蕾、叶建华告诉记者,大沙河沿岸种植了大量的景观乔木,包括紫花风铃木、*花风铃木、凤凰木、鱼木、美丽异木棉、蓝花楹、乌桕、红花天料木、绒果决明、中国无忧花、猫尾木、火焰木、朴树、秋枫、印度紫檀、马占相思、木麻*、麻楝等。“每到紫花风铃木开花的时节,大沙河生态长廊就成了一条紫红色的锦带,很多其他城市的花友慕名前来赏花。人在花下熙熙攘攘,蜂在花间嘤嘤嗡嗡,好不热闹。
▲大沙河生态长廊里盛开的鲜花。
风景背后,是自然对人类回报。河岸边,盛开的二月蓝在阳光下尽情绽放,走近花丛,就会看到在花间上下飞舞的蜂群,听见它们“嗡嗡”的“鸣唱”。这是人们专门为蜜蜂、蝴蝶准备的蜜源植物之一,在大沙河边,除了二月蓝,还有成片的荞麦、香彩雀、马利筋、佩兰,这些都是蜜源植物,是传粉昆虫的“大餐厅”。深圳气候温暖,一年四季都有开花植物。花开蝴蝶来,每到盛花时节,美丽的花儿与飞舞的彩蝶,就是大自然对细心的深圳人的慷慨馈赠。
▲花丛中忙碌的蜜蜂。深圳晚报记者李晶川摄
草长莺飞
和谐共生
深圳人对大自然的友好,还不仅体现在对昆虫的照顾。在大沙河边,报道组还发现了人工种植的谷子。为什么要在河边种谷子呢?还是刘蕾老师给出了答案:原来,这些谷子是专门为鸟儿准备的,可别小看这些谷类植物,人们发现,随着大沙河边这类植物的生长,这里的鸟儿无论种类还是数量,都在稳步增加。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果然,报道组在行走途中,发现许多鸟儿。在一棵朴树的枝干上,一只灰头*眼、神情威严的鸟正在四下张望,刘蕾告诉记者,它是黑领椋鸟。“它的胸腹洁白,脖颈到翅膀、背部均为黑色,宛如一个肃穆讲究、身穿西装的老绅士。”刘蕾笑着介绍说。不远处的草丛中,忽然闪过一只脖颈胸腹雪白、背部灰黑的“小鸡”,那是白胸苦恶鸟。刘蕾告诉记者,在繁殖期间,雄性白胸苦恶鸟会不分晨昏地激烈鸣叫,这是它求偶的手段。还有一种鸟形貌非常秀丽,头、后颈、上背披着棕赤色的羽毛,下背、羽翼、腰、尾巴呈亮蓝色,胸前则是雪白的羽毛,像是挂了一块餐巾。刘蕾告诉记者,这是翠鸟中的一种,叫做白胸翡翠。河道中间,不时可以看到一块小沙洲,那里是大白鹭、小白鹭等水鸟的乐园,尽管被报道组长时间围观,白鹭群依然在河水中从容踱步、捕食鱼虾,可见它们早已习惯了在闹市中与人类互不打扰的生活。
▲大沙河生态长廊里一只小鸟在欢快地觅食。
当天,在刘蕾和叶建华的指导下,报道组还在大沙河段记录到树鹨、白鹡鸰、鹊鸲、喜鹊、八哥、红嘴蓝鹊、苍鹭、乌鸫等20多种鸟类。灌木丛中,还有变色树蜥趴在树枝上慵懒地晒太阳。路上偶尔爬过一条通体暗红的百足虫,叶建华把它捡起,任它沿着手掌爬行。“它叫马陆,虽然貌似蜈蚣,但不会咬人,也没有*,是引导孩子接触自然时的‘入门级’昆虫。”叶建华笑着对大家说。
▲变色树蜥。深圳晚报记者李晶川摄
专家点评:
闹市中的“伊甸园”
大沙河由南到北贯穿了南山区,沟通了深圳湾、科技园、西丽等片区。每到上下班高峰时段,电动自行车和共享单车从各个入口涌入左右岸的自行车道上,大大缓解了城市主干道的交通压力;每当黎明破晓之前,大沙河两岸都有很多人跑步,傍晚则有各个跑团相约团跑。
大沙河生态长廊连接了山海,扩大了绿地和湿地的面积,两侧种植着大量的景观乔木,也有非常多的草本开花植物。水质的提升让这里的生态环境发生根本性的好转,大沙河两岸也成了林鸟和水鸟的乐园。
大沙河的多种功能使之成为了自然教育的优秀资源,可以开展水资源和水体安全的教育、海绵城市的原理和设计、湿地的生态功能等课题。
总之,大沙河得益于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可喜的是,深圳人在改造自然的时候,已经学会了如何尊重自然。
▲刘蕾。深圳晚报记者陈玉摄
游览攻略
▲如今的大沙河定期设有赛艇比赛,大沙河的变化正是深圳河湾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典范。资料图
从紫涧园步行米即进入大沙河生态长廊中游段,此处距离地铁7号线茶光站C/D出口很近。沿岸向南步行近7公里(约10步)至大沙河入海处。途经南坪沙河西立交、北环沙河西立交、深南沙河立交、滨海沙河西立交,沿途河岸每隔约30米配有一个救生圈。
此段周边多为居民区,分布有大冲公园、大沙河公园、塘朗山、九祥岭湿地公园、西丽水库等重要生态型绿地节点。便民设施有卫生间、茶室、书吧等,沿途还设置了亲水平台,有遮阴廊架、休闲座椅、WiFi、广播系统以及显示天气信息的智能电子标识牌。
▲大沙河生态长廊为游客提供了休息的座椅和直饮水等配套服务。
沿着大沙河一路南行
深圳湾遥遥在望
河海交汇处
又将是怎样一个美丽新世界呢?
请继续跟随报道组的脚步
来到山海通廊的最后一段——
深圳湾公园
拥抱深圳湾:
在“会客厅”邂逅自然精灵
如果用无人机的视角,在百米高空鸟瞰这条路线,您就会惊讶地发现:郁郁葱葱的塘朗山宛如一个静卧着的巨人的躯干,大沙河恰如巨人伸出的一条臂膀,而深圳湾就是它张开的大手,深情地拥抱香港,热情地召唤大海。
▲深圳湾滨海长廊。深圳晚报记者宁杰文摄
这里有独特的亚热带风光
从大沙河入海口向东望去,眼前绿草如茵,椰树林立,以当地乡土树种为主体植被构成独特的亚热带风光。绵延于深圳湾两岸的红树林在海岸线勾勒出一道靓丽的绿色长廊。
报道组选择从大沙河入海口向东行进,经小沙山、北湾鹭港、白鹭坡、海韵公园可以直达阅海广场,那里位于深圳湾北岸的中部,是远眺整个深圳湾景色的最佳位置之一。
北湾鹭港是深圳湾公园的主要入口和休闲区域之一。在沙河东环岛的东侧是公园入口休息广场和鹭港儿童天地,西侧是供游人观鸟、观赏红树林和海景的草地平台以及茂盛的林带,中部则是亲水的鹭港,在这里,游人可以近距离观赏到港湾水面上悠然的鹭鸟。
从北湾鹭港走出几十米,路边树上悬挂的树木名牌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乌桕、桂花、火焰木、小叶榕……树名都是手写的,下面还有“深圳市垃圾分类废弃木循环利用”的落款。“这些树木名牌和挂绳都是深圳市垃圾分类管理中心蒲公英志愿讲师杨宏带领义工利用从生活垃圾中分拣出来的废弃木做的,实现了垃圾循环利用,也非常契合山海通廊生态、自然、零废弃的主题。”采访团特邀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教育专家叶建华笑着介绍说。
▲在深圳湾公园,环保志愿者用从生活垃圾中分拣出来的废弃木制作的树木名牌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深圳晚报记者李晶川摄
这里是珍稀野生动物的天堂
在深圳湾公园,“亲水”是一个核心元素。有不少市民在岸边漫步,静看潮起潮落。滨海休闲带共设计了四种道路:步行道、巡逻道、自行车道和人行漫步道。
走在深圳湾的沿岸长廊,视野开阔,风景优美,绿树成荫,芳草萋萋,海风拂面,沁人心脾。远处,记者看见有一些水鸟在海天之间展翅飞翔。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教育专家刘蕾告诉记者,深圳湾是东半球候鸟迁徙的重要栖息地和中途歇脚点,每年候鸟季,许多的珍稀濒危鸟类都会来这里栖息:长嘴扁平如汤匙、与中国传统乐器琵琶极为相似的,是黑脸琵鹭;身体纤瘦而修长,通体白羽,下嘴基部*色的,是*嘴白鹭;黑嘴鸥鸟如其名,嘴呈黑色,脚呈红色,种群数量稀少;此外,这里还有海鸬鹚、白琵鹭、褐翅鸦鹃、黑鹳、白肩雕、白腹海雕、*胸鹀、花脸鸭、鸢、鹗、红喉歌鸲、蓝喉歌鸲、凤头蜂鹰等23种珍稀濒危鸟类,每年都有约10万只候鸟在深圳湾歇脚或越冬。“近年来,这里又先后重新发现小灵猫、豹猫、欧亚水獭等珍稀动物,充分说明深圳水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叶建华补充说。
▲在深圳湾越冬的绿眉鸭。深圳晚报记者李晶川摄
▲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内的苍鹭。深圳晚报记者李晶川摄
▲繁殖季节,红树林中的大白鹭。深圳晚报记者李晶川摄
▲在深圳湾捕食的黑脸琵鹭。深圳晚报记者李晶川摄
走到阅海广场,深圳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已经近在眼前。站在观光道上放眼眺望,蜿蜒9公里的福田红树林,在高楼大厦的映衬下,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近岸滩涂上更是多姿多彩,弹涂鱼、招潮蟹、沙蚕等丰富的底栖生物吸引了众多水鸟,海面上不时有鱼儿跃出,这些自然界的精灵为深圳湾平添动感与生机。这里连接着城市与自然,展示着深圳这座滨海城市的无穷魅力,不愧为生态与人文完美融合的城市自然“会客厅”。
专家点评:
深圳湾是深圳亮丽的生态名片
大沙河奔流向海,河海之间是深圳湾。从河口向东环视,深圳湾公园、广东内伶仃-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深圳河、香港米埔-后海湾国际重要湿地,深港两地虽以深圳河湾为界,但却共享着同一个生态系统——深圳湾(后海湾)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
深圳湾内有超过公顷的以秋茄、木榄、桐花树、白骨壤为主的红树林生长在海滨滩涂上,一面消减来自海上的风浪,守卫城市,一面凭借其强大的生产力,滋养着受它庇护的丰富多样的底栖生物,为迁徙候鸟提供食物。深圳湾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EAAF)地理位置上的中点,为数以万计的候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停歇地和越冬地。
▲尹玉柱。受访者供图
游览攻略
大沙河入海口,与深圳湾公园小沙山、大运会火炬塔纪念广场连通。沿着小沙山往东走至深圳湾公园,路程约2.2公里(0步),路过深圳湾公园北湾鹭港、深圳KEEP跑团例跑集合点、白鹭坡休息亭、文化驿站白鹭坡书吧。
原标题:《山海连城|绝美!穿行山海看深圳,最强打卡攻略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