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末,黔西市永燊乡沙坝河村村民朱奎卖掉了参加合作社种植养殖的花椒、南瓜、蚯蚓和*牛。算算这一年的收入:“净利润10万元左右,和之前网箱养鱼时差不多”。
整治后的沙坝河水库
12月24日,记者来到沙坝河村。流淌在村里的沙坝河清澈平静,河面上白鹤飞舞、野鸭成群。《黔西市永燊乡沙坝河管辖库区水资源周边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试行)》宣传牌矗立在河道两侧。
村民吴昕昕正在河边清扫步道
村民吴昕昕正在河边清扫步道,作为专职保洁人员,她每月有元收入,负责河面和周边环境的清洁。顺着河道走过,周边的农家都装上了简易污水处理器,生产生活用水过滤净化后才排入河中。
沿河民居都装上了简易污水处理器
很难想象,4年前这里曾经布满网箱,臭气熏天。
沙坝河位于乌江左岸一级支流野纪河上段。年,黔西引进火电项目,在沙坝河村修建大坝蓄水,形成沙坝河水库。
沙坝河库区水面上野鸭成群
靠水吃水。为了生存,10多年来,全村余户人家有一半以上在沙河坝水库开展网箱养鱼。全村网箱养鱼面积达亩,每亩产值1.6万元左右,成为沙坝河村主要经济来源。
朱奎也承包了2.5亩网箱养鱼,加上其他副业,年收入可达10万元左右,他家因此盖了新房,买了车。
红火的日子没过几年,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经济发展显得越来越不可持续:库区水面上密密麻麻布满了网箱,周边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直接排入河里,让原本干净清澈的河水变得浑浊不堪,还未靠近,浓烈的腥臭味就扑鼻而来。随着水质变差,鱼的品质也越来越差,自然卖不出好价钱。
沙坝河库区上白鹭飞舞
年起,长江流域全面取缔网箱养鱼,沙坝河村村民断了经济来源,只能守着发臭变质的河水长吁短叹。很多村民又回到地里种植起玉米等作物,产业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村集体经济收入和人均收入急剧下降。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何既护沙坝河生态,又解决民生难题?一方面,沙坝河村两委带领群众进行村庄排污治理,并退耕还林余亩;另一方面,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组织*员干部和部分村民到贵阳、织金、关岭等地实地考察适宜本地发展的产业。
“很多村民不愿走出村庄,我们自掏腰包给他们出路费、住宿费,希望能找到一条适合沙坝河村发展的可持续之路。”沙坝河村*支部书记刘家林介绍。
经过调研,沙坝河村决定走好产业发展“两条路”。
一条路是由村*组织领办集体合作社,因地制宜“经果林种植、短平快结合”的产业经济发展之路。
几年来,永燊乡沙坝河村先后领办3个合作社:黔西市永燊乡沙坝村特色山地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黔西市石梯子蚯蚓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黔西市长箐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总面积亩的青脆李、花椒、枇杷、刺梨、樱桃等5个种植基地陆续建成,林下套种着亩南瓜,大棚里新引进的红顶竹荪刚冒出头,预计明年3月就能收成。这些,能为村民们带来万元左右的稳定收入。
红顶竹荪养殖基地
另一条路是“五产生态循环经济”的创新发展之路。
经过多年发展,沙坝河村已建成30亩蚯蚓养殖基地1个、年出栏头肉牛养殖场2个、年出栏1万羽养鸡场1个、年产2万斤小作坊烤酒厂1个,成功实现了村集体产业经济的转型发展。
蚯蚓养殖大棚
“我们利用生产苞谷酒产生的酒糟来养牛,用牛粪养殖蚯蚓,采收蚯蚓后的残渣养鸡,鸡粪可以施肥生态果树和蔬菜。”刘家林在本子上给记者画了幅“生态循环经济示意图”。
在沙坝河村集中养殖小区,记者看到,苞谷酒、*牛、蚯蚓、肉鸡、果蔬这“五产”之间发生着神奇的循环。
“全村共养殖了25亩蚯蚓,一年下来需要0吨左右牛粪,而全村头牛所产生的牛粪积攒下来还有吨的缺口。以前污染环境无处丢弃的牛粪变成了抢手货,现在邻乡的牛粪要价40元一吨,还供不应求呢。”黔西市石梯子蚯蚓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员万兴芸说。
吃蚯蚓粪和蚯蚓长大的土鸡
朱奎也从众多合作社中选择了蚯蚓、*牛养殖,花椒、南瓜种植等,日常还参与蚯蚓养殖合作社的管护工作,一年收入能让一家四口过上小康生活。“有技术人员指导,销售也由合作社负责,我只管把东西种好养好就成。”明年,朱奎打算扩大蚯蚓和南瓜种养殖面积。“如果有机会,能学点其他技能更好。”
通过“五产生态循环”的发展模式,既优化了生态环境,又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增加了村民收入,沙坝河村特色生态种养殖业得到良性发展。
矗立在河边的水资源及周边环境管理制度牌
“预计今年合作社收益可达万元,按照‘7:2:1’的比例分配,扣除发展风险资金30万元,合作社股东可分红万元,管理人员奖励金15万元。明年我们还要加大蚯蚓和经果林和蔬菜种植面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展乡村振兴不成问题。”刘家林心里的账清清楚楚。
临走,刘家林拿出厚厚一本《黔西水寨可行性研究报告》给记者展示:未来,沙河坝村将把5公里航道和余亩水域面积进行旅游开发,打造“黔西水寨”。
沙坝河集中养殖小区
“我们村距离黔西市区13公里,距离息(烽)望(谟)高速永燊乡匝道口11公里。天气好时,沿河流域有几百人前来垂钓。虽然目前旅游处于自发阶段,旅游设施也几乎没有,但有了这个报告,我们对发展乡村旅游很有信心。”
明年1月,刘家林将带着报告前往黔西市发改局等待专家评审,如果顺利通过,明年也许能看到一个更美丽、更富裕的沙河坝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张齐
编辑王小婷何涛
编审闵捷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