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李长庚用足绣花功夫建设美丽乡村人民
TUhjnbcbe - 2023/9/11 6:33:00

邢台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刘晓英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初夏,记者来到沙河市栾卸村,走进小村庄,一幅优美画卷徐徐展开。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四层小楼在林荫中若隐若现,花香弥漫,鸟鸣不断,空气更新鲜。

从“穷得叮当响”到挖煤矿实现小富;从“给煤矿贴封条”到“康必得治感冒,中西药结合疗效好”一语风行南北;从荒山秃岭蜕变成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40多年来,在村*支部书记李长庚的带领下,栾卸村由一个破旧的传统村落转变为一个由制药业、农副产业、旅游业等多产业支撑的花园生态式新农村。

从靠山挖矿到产业兴村

栾卸村位于太行山丘陵地带。过去,村里山秃地薄、十年九旱,村民生活拮据。年,不满19岁的李长庚接过重担,成为村*支部书记。为让村民摆脱“靠天收”的困境,他暗下决心:“既然接手了,一定要干出个样子,让乡亲们过上富裕生活。”

年,栾卸建起全县第一座村办煤矿,随后又建起6座,年产量达到20万吨。“那几年,我们‘深挖地下聚宝盆’,到年,村集体收入达到万元。”李长庚说。

之后,李长庚带领村民陆续开办养鸡场、种猪场等多家企业。到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万元,人均年收入元,成为我市乃至河北省闻名的富裕村。

年,栾卸村获得万吨煤矿开采权。出人意料,李长庚给煤矿贴上了“封条”,决定建设制药厂。消息一传出,很多人不理解。但在李长庚看来,煤矿总有挖尽的时候,必须主动转型求发展。面对冷言冷语,李长庚一边请专家论证、研发新产品,一边做市场调查,终于开发出市场上大火的“康必得”感冒药。

后来,栾卸村组建了制药、果品等多元经营的乡镇企业——河北恒利集团。几年间,就实现年销售收入达到3.3亿元,利税多万元。

“乡村振兴一定要有产业支撑,一个村子没有稳固的产业,村民没有稳定的收入,振兴就无从谈起。”李长庚说。

如今“康必得”已从一个药品发展成健康事业品牌,栾卸村已实现村企合一,总资产近30亿元。村民不仅是农民、工人,还是企业的股民,先后从企业分得红利5.1亿元,户均60多万元,集体资产也增值了十几倍。

从荒山秃岭到绿水青山

“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曾经这是徒步经过栾卸村的生动写照。20世纪90年代,富裕起来的栾卸村不再满足传统农村的居住环境。年,李长庚带领村民开始实施人居环境改造工程,按照统一规划开发模式进行建设。

年,总投资2.3亿元、占地面积近27公顷、建筑面积22.58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新民居“恒利庄园”竣工。栾卸村民告别传统的农舍,全部住上舒适的乡村别墅。

李长庚带领群众从荒山治理入手,投资万元退耕还林,建成了华北地区最大的银杏园。每到深秋时节,80多万株银杏树披上金装,美不胜收,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这些银杏树带来可观经济效益:树叶可作为药厂的制药原料,当时2元钱一棵的小树苗,如今已成景观树,每棵价值至少元,总价值约5亿元。

年,河北恒利集团和沙河市栾卸银杏合作社共同出资成立了河北恒利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特色旅游小镇——栾卸小镇。

产业强、环境美,村民日子越过越幸福。穿过绿荫小径,记者跟随李长庚来到村后山的天鹅湖。碧水蓝天,风光旖旎,成群的黑天鹅和白天鹅在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十几年前,为了改建穿村而过的河,我们在山上建设了天鹅湖和太极湖,现在这两个湖就像村中的两颗明珠,成为村里美丽的景观,吸引不少游客,百姓在这里可以做一些小生意。”站在湖边,李长庚信心满满,展望未来。

矿山成景区、荒地化良田、村庄变公园……生态好了,村民增收致富的路径会更多。接下来,栾卸村会围绕两个湖的发展做出一系列产业。

“今后,我们将做大乡村旅游来提高村集体收入,让村民都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受益。”李长庚说,目前,他们正在谋划把万亩银杏园升级建成万亩植物园,发展健康休闲、旅游服务等新产业。

从塞满“口袋”到充实“脑袋”

栾卸村依托地下资源向地上绿色经济发展,先后建设成恒利集团工业区、恒利庄园居住区和万亩银杏生态园,走出一条科学绿色发展,村民共同富裕的道路。

“栾卸成功的秘诀在于重视人才。”李长庚认为,“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发展,关键要靠人,而一个人的发展则要靠知识、靠教育。”

当甩掉“穷帽子”、成为“明星村”时,栾卸于年投资60多万元,建成了当时邢台地区唯一一座农村学校教学楼。次年,当一个公办教师月工资只有45元时,李长庚以月工资元、外加30元伙食补贴的条件,在全国范围内招聘教师。来自全国各地的多名教师参加面试和统一考试,最终选聘了来自浙江、山东、天津等地的7名优秀教师。

年,李长庚投资2亿元建成河北恒利学校,没有把校址选在城市,而是坚持把学校建在栾卸村,使全村和周围农民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如今,这所学校已成为沙河市第九中学。

栾卸村有多户,0多口人。40多年来,培养出多个博士、硕士生,0多名大学生。

“办学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改变栾卸和山区人的命运。”李长庚说,村里重点从生态和教育两方面着手,只有培养出更多人才,留得住更优秀的人才,乡村振兴才能实现。

“今后,栾卸村将引进更多优质师资,培养出更多名牌大学生。”李长庚说,乡村建设无止境,只有不断充实“脑袋”,用足“绣花”功夫,才能提升新农村建设。

本文来源:邢台日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长庚用足绣花功夫建设美丽乡村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