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庙,位于河北省沙河市彭硇村赫山九龙潭内,西靠太行群峰,北依渡口川,是一处集自然生态、人文景观于一体,以沟谷奇观为主的旅游圣地和宗教活动场所,因周匝有九条山梁,形似九条巨龙,故名九龙沟。沟内建有供奉元代倡导孝道的举子杨九思(九龙爷)的龙王庙——九龙庙,亦称九龙庙沟。九龙庙沟因历受皇封而声名远扬,也因浓厚的孝文化、龙文化而被广为传颂。“九龙飞瀑”为沙河古“八景”之一。
九龙庙始建于元代延祐二年(),始称野血庙,后称九龙庙,距今已有余年的历史,其因“祷雨辄应”,“三府数县”(彰德府、广平府、顺德府,沙河县、武安县等县)视之为祈雨圣地,明、清两朝均有皇帝赐匾并专款祭祀。明成化三年()敕封“护国灵侯”,清光绪年间武安知县的“敝邑苦十年九旱尚祈神佑屡赐甘霖”半幅对联至今犹在。
九龙庙占地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平方米,建有九龙大王殿,以及九龙潭、九龙璧、九龙桥、九龙阁、九龙沟、九龙台、岳氏殿、拜殿等。
在渡口通往九龙沟的路上有一通斑驳的古石碑,碑文曰:“尊古相传接送碑”,这就是接官碑。传说九龙庙受到皇帝赐封后,每年有许多官员来九龙庙烧香许愿,官员到渡口村时,由当地村民抬着轿翻山越岭往硇上送,然后再通知彭硇村民去硇下接,为此俩个村的人经常为接送降香官员的事长短发生争吵,后来,官府协调立“接官碑”为界。
九龙沟景区入口处,有一座青石牌坊,牌坊巍峨高耸,气势伟岸,上有崇祯年间皇赐《护国灵侯》匾额,牌坊脚下是一对卧狮。穿过牌坊向下转弯是三百多级的青石石阶路,规整的石阶路伸向沟底,在路两侧有数百棵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柏,沟中四季青翠。
九龙庙,沿台阶下至沟底,穿过碑林,朱红的九龙庙山门映入眼帘,拾级而上,穿过山门便是九龙大王庙。庙内供奉九龙大王,有十八罗汉分列两侧,庄严威武,四周壁画描绘了九爷杨九思怒抓虐婆恶妇的故事。据《沙河县志》记载,九龙庙,元代敕建,明正统元年,因“祷辄应”,得到皇帝敕封,以后多次受封。明成化年间敕封的刻石以及崇祯年间敕封的“护国灵侯”的石匾俱保存完好。陈硇、彭硇两个村庄因居赫山双顶而被皇封为“天乙、太乙”。到清代,志书中详细记有历任县令前来求雨致祭的情况,如乾隆八年(),皇帝派侍卫带*金五十两来沙河对九龙庙进行修缮;乾隆十九年皇帝派侍卫带内廷珍宝扎达石来顺德设坛求雨的情况。因此,九龙庙沟自元、明、清即是顺德府、广平府、彰德府等诸府县的祈雨圣地。现在庙门柱上还留有半副武安知县赠的木刻对联。
九龙壁,在九龙大王庙前竖立着一块雕刻精美的汉白玉照壁,下有底座,外有青石护栏。照壁圆形,中方孔,直径1.6米,上浮雕九条龙,左右四条对称,中间一条,工艺精湛,气势磅礴,栩栩如生。
前龙潭,在九龙大王庙后侧建有奶奶殿,供奉大王的母亲和妻子,称奶奶殿。古时奶奶殿后纵列九潭,潭潭有泉,久旱不涸。龙潭水阴凉清澈,传说九龙大王居住在这里,平时会化身为小蛇潜游潭中,行雨时,小蛇身长陡增丈余,腾云驾雾,电闪雷鸣,惊心动魄。
后龙潭,沿九龙殿两侧岩壁下的山道,便到后龙潭。扶阶而上,贴岩壁而行,青苔片片,小路曲折,时有丛丛绿树红花,闪入眼帘,格外引人,来到山谷尽头,只见幽幽的山岩下,若明若暗藏有一方清池,四面绝壁,凉风习习,岩壁突兀处似龙鳞乍开,细碎处似檐瓦环排,上面露一孔蓝天,阳光辉映处,数道山泉喷溅而下,五光十色,如珠玉断线纷纷下落,叮叮咚咚入潭中,似仙乐弹奏,使人如入仙境,古人有雨后来此,赞为天下观。
百步三通桥,九龙潭底有一洞隐藏其中,长约米,洞口有石刻龙首,细水淅淅流下,进入洞中,脚下流水潺潺,迎面凉风飕飕另有一番情趣。原来沟底乱石横卧,沟壑交错,地势狭窄,无路可走,元代时,皇帝赐斗金斗银在半山沟用人工架起暗桥,以方便香客过往拜神,此桥又称百步三通桥。
吊尸柏,在九龙庙前东侧的山壁上,长着一株百年柏树,传说当年九爷抓了恶妇,便将她的人头挂在这棵柏树上,以惩恶扬善,警示世人。
九龙湖,出桥口往南不远,便是九龙湖,俗称马峪水库,湖水清凉澄碧,倒映一片蓝天,岸边丹崖古柏,山水一体,美丽壮观。
杏花谷,从九龙湖往东有一谷地,满坡杏树,阳春四月杏花盛开,香飘十里,沁人心脾,待到红杏挂枝头,似盏盏红灯隐于树中,更是好看,有邻村名叫杏花庄,真是贴切又极富诗意。
督司庙,在九龙沟西北方向有一条长沟,名督司沟。沟内林木葱郁,鸟语花香,幽密宜人,建有督司庙,庙宇依崖而建,古建已毁坏,尚存山门遗址及部分殿堂房基。
一线天,站在九龙潭边,赫山双峰耸立,形如刀劈,欲合还分,抬头望去,天空如一条白练,一架飞瀑崖边而降,似银河落天,轰轰作响落入九龙潭中。古人诗赞:“双壁虽分疑欲合,半天似闭忽微开。”
九龙庙沟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相传在元代延祐年间夏天,陕西汉中府举子杨九思,因科考落榜不愿返家,便到各地游玩散心。一日,从古都邯郸往沙河而来,行至两地交界处时,口渴难忍,遇一个老婆婆挑着水路过,杨九思便向老婆婆讨水喝,不料老婆婆面露难色,犹豫再三才舀了一瓢水给杨九思,后慌乱地四下张望,又催促说:“书生啊,你快喝,千万别让人看见啊”!杨九思很是疑感,便问婆婆缘由,方知老婆婆早年孀居,含辛茹苦把墓生(没出生时父亲就去世生的孩子)的儿子抚养成人,为他娶了媳妇,本想安度晚年,不想儿媳刁钻恶*,时常虐待老婆婆,轻则恶语相向,重则拳打脚踢,时常忍饥挨饿还得到三里地外为儿媳妇挑澡水,挑水的桶要用布头盖上,怕婆婆咳嗽溅到前桶里唾沫,放屁臭了后桶水。半道上不允许给别人喝水,否则,回家又是一顿*打。杨九思本来就疾恶如仇,听罢大怒,发誓说:“我若有朝一日化作神龙,必先抓了这个不孝不贤的泼妇”!
杨九思目送老婆婆远去,继续奔沙河而来,一路上越想越生气,行至沙河县褡裢村南时,突然一个跟头摔倒在地,顿时,天空阴暗,雷雨大作,九思化作一条黑龙腾空而起向南飞去,片刻,抓着老婆婆家的刁妇向沙河西部赫山方向而去。后来人们在赫山悬崖边的一棵柏树上发现刁妇的无头尸体,从此这棵树就被当地人们称为吊尸柏。人们为了褒扬九思义惩恶妇的壮举,便在赫山脚下建起龙王庙,因黑龙系杨九思幻化,人们便称这座龙王庙为九龙庙,尊称杨九思为九爷。
传说:杨九思化龙后被供奉于九龙庙后,多次灵验显圣。
杨九思化龙惩恶,建祠享受烟火,一时间香火大盛,顺德府、广平府、彰德府三府八县善男信女纷纷来这庙中顶礼膜拜。
传说到了明代成化年间,传说*河中有一巨鳖,形大如牛,终日采集天地灵气,吸取日月的精华,还残吞水族,后来上岸伤牛害马,使这里的百姓惶惶不可终日。
有一日,巨鳖*河水中玩得性气,吞吐荡浪,竟然把个*河护堤冲垮大半,一时间白浪滔天,*水一泻千里,使两岸的百姓生灵涂炭,难民如蚁到处逃难。
这个消息传到了京城,皇帝连忙下旨修堤,不想这河堤越堵越大,殿堂上的大臣无有良策。此时直隶总督上奏说:“久闻赫山九爷有求必应,今国家有难,民遭水患,我主可发御旨一道,微臣愿效犬马,亲赴赫山,替主许愿。”皇帝准奏让大臣代为祭祀。
*河水患也惊动了杨九思,便到*河岸边巡看,见大水四处漫延,白浪滔天,知是一怪物兴风作浪。
朝官领旨来到九龙庙,将猪羊贡果摆满神案,龙旗招展,香火缭绕,大戏三天。随后主祭官抬着龙驾,行程中主祭官因一路劳累,正在梦中,见一红面神人,自称为赫山九爷,口喻将龙驾投入决口处,决口自闭,水患当平。此时主祭官猛然醒来,见已经来到了*河岸边。于是就按梦中所示,先让龙驾暂安进行祈祷,随后招呼役使抬着龙驾直奔决口处,用力将龙驾抛出,只见龙驾立即化就一条神龙,吸水喷雾,刹间那滔滔*河水即可归入河槽,风平浪息。
正在此进,又见一股黑气冲天,那个巨鳖翻江倒海,滔滔大浪大起,又听一场巨响,神龙直奔那个怪物而去,神龙与巨鳖打在一起,把那个*河搅的天翻地覆,突然天空一声巨雷将那巨鳖当即击死。
*河水患平息后,捷报传入京城,皇帝大悦,便封九爷龙王为“护国灵侯赫山九龙大王”,并差天下工匠为九爷龙王建造九梁八搭朝五殿,三间大庙带卷棚的九龙神庙大殿,御赐“护国灵侯”匾。
关于杨九思的传说故事还有很多,以杨九思是全呼女婿最为传奇。
赫山龙驾显灵平息*河水使九爷的神威大增,很多人都前来借驾祈祷,有一年,广平府城大旱就来借驾求雨,当龙驾抬到广平地界后,锣鼓喧天,人们抬着龙驾游街三日后,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如柱,人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九爷显圣。广平旱情解除后,当地的人把龙驾看的更为神秘,有人就动了永久供养的心思。于是就请了工匠以龙驾为型,日夜赶制了十付龙驾,其形逼真,形态无二。
待到请驾回銮时,十副龙驾抬出,大家一看不知那个是真那个是假?只见庙沟主事净手焚香,拜祭请驾,此事十副龙驾中的一个向前自动走了三步,人们见此忙抬真龙回程。
当走到沙河全呼村时,抬驾的人们感到肩膀上如同千斤,一步也走不动了,主事见此,只好让大家抬着龙驾进村,此念一起,肩上的龙驾马上就轻了,大家都感觉很奇怪。
龙驾停在一户姓岳的人家门前,这家有兄长姑嫂三人,小姑二八芳龄,自幼读孔孟之书,嫂子贤惠,姑嫂和合一家人日子过的十分美满。这天姑嫂在家中正在做营绳,听到外面一阵喧闹,门外有人扣门,赶忙出去迎接客人,小姑出门就看到了龙驾中的九爷,那龙座上的九爷,身材高大,两眼有神,身披龙袍英姿飒爽。不觉心中春心激荡,心想我如果能嫁与像九爷龙王这样的人多好啊。只可惜这九爷是木驾人像,如果是活人该有多好啊。小姑想着再看九爷如果活人一般,,这让她赶忙收目定神掩面而躲,不觉两颊通红。这个情节让嫂子看得清楚,也感觉到十分的奇怪。
抬九爷的人走了,可小姑病了,开始只是痴痴而笑,又是整日的*不守舍,后来就昏睡起来而且是水米不进,兄长回来后看到这样的情况,就问起缘由,嫂子就将前后因果说了一番,兄长知道其因后,想措医生为妹妹调治,此时小妹睁开眼望着兄嫂摇了摇头,示意不要为她诊治,说要嫁与九爷,然后两眼一闭面带笑容而逝。
六月十三是龙驾九爷的生日,这一天岳氏夫妇到庙沟去烧奠,心中默默祈祷能回家省亲。第二天夫妇两人来到妹妹的房间,看到屋内的东西都如用过一般,再揭开被子,发现有两条青蛇并头而眠,兄嫂顿知所说不谬。从此每逢六月十三日,三里五乡及九龙庙沟的人们都来到全呼作贺。
乾隆版《沙河县志》卷之末有段文字是这样记载的:
褡裢店村外有庙一所,庙后有一冢云:赫山龙神尸解葬此。考其所由,则相传有陕西南郑人赴京谒选,先夕宿邯郸逆旅,主人妇忤其姑。其人嫉之,谓从仆曰:我若为神,必殛此妇!明旦起行,至邑之褡裢店,忽暴病卒。其时雷电大作,不孝妇为雷击死,尸落赫山下。土人因以神之,遂为营葬于此。且立庙祀。
现褡裢村是“赫山九龙神杨九思”的脱骨*之地。九龙庙的大殿后遗存有“赫山九龙神杨九思之墓”。
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龙也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对龙王的祭祀,在中国,尤其是北方干旱少雨的地方极为普遍。但是,将一个人作为龙来祭祀,并被御封为“护国灵侯”,而且一个县约占三分之一以上的村庄都建有祭祀这个人的庙宇,这种现象在全国独一无二。沙河的九龙文化现象规模大,分布广,褡裢村的九龙大王之墓、全呼村的九龙庙、武安里店村的五月初一九龙祭祀、安河村二月初二抬九爷等名闻遐迩,每年到九龙庙进香的周边河南、山西及河北各县、市的香客数以万计。现沙河九龙祭祀仪式收录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